分享到: | 更多 |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新的发现,大数据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谁拥有了大数据,谁就占有了制高点。就政府而言,大数据必将成为宏观调控、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的信息基础”。
一如往常,11月宏观经济数据一出来,即引来各方专家解读。略有不同的是,来自统计业内的动向显示,包括CPI在内的统计数据正面临一场变革。这场变革是大数据时代的一种必然。
国家统计局刚刚与11家涉足大数据的领军企业签署关于大数据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讨如何在政府统计上应用大数据。
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在哪儿?有什么用?怎么用?与政府部门有什么关系?现在提大数据是不是有些哗众取宠、“危言耸听”?
举两个例子。在甲型H1N1流感爆发前几周,谷歌公司通过观察5000万条美国人最频繁检索的词条数据,发现“哪些是治疗咳嗽和发热的药物”这一主题的检索频率大增,进而准确预测了流感的发生及传播范围。美国地铁警察跟踪地铁抢劫案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分析原因和规律,制作出预测图表,使地铁抢劫案大为下降。除了商界的成功案例,大数据在政府管理上的非凡“身手”正在显现。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新的发现,大数据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与不少发达国家已把大数据的开发应用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相比,我国的大数据管理还处萌芽状态。重定性、轻定量,重观点、轻数据的思维惯性,使得我们在数据收集、使用和管理上不太灵敏。比如,雾霾污染物的比例各是多少?城市机动车饱和量是多少?缺乏精确数据都让相关决策难以精准发力。
大数据不是“唬人”的标签,没必要对其夸大其词,也不能充耳不闻、敬而远之。
今年全国两会就有人大代表提出,可以通过分析春节期间移动用户漫游情况,掌握人口的流动规模与迁徙规律,为交通管理、铁路运输、公共安全管理等提供决策参考。这是挖掘大数据价值的现实建议。
大数据的能量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在房地产价格统计上,银行的贷款信息及住建部门的网签数据能让房价数据更真实可靠;在就业领域,搜索引擎大数据可以帮助监测预警失业率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道路上拍摄的交通影像数据可以帮助推算公路运输的货运量,等等。这些不是异想天开,它们一旦落地,将大大提高政府管理的精细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在医疗健康、食品卫生、地质灾害、社会舆情、信息安全、国土安全等领域,大数据的分析研究可以有效实现对于重大安全、危机、风险的防范和预警,大大提升国家治理水平。
“谁拥有了大数据,谁就占有了制高点。就政府而言,大数据必将成为宏观调控、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的信息基础”——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的话可谓高屋建瓴。
跟上新技术发展的脚步,从国家层面通盘考虑我国大数据发展的战略,在立法层面规范用户隐私保护、政府信息收集及发布、公共数据的开放等——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千万不可低估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能量。运用这些技术,国家治理的能力与效率将大为提高。正可谓“用智慧的分析洞察,构建智慧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