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社评】读懂“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的坚守与权衡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12-08 07:02

  【工人日报社评】

  原标题:读懂“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的坚守与权衡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李丹青

  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基金,更好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在“保基本”,优先考虑患病群体大、使用量多的药品的同时,满足那些患者人数少、病种庞杂、药价高的小群体的用药需求,保障药企的合理利润空间,考验着医保管理部门在平衡患者需求和基金承受能力方面的智慧。

  “希望企业拿出更有诚意的报价,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近日,随着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正式公布,一段医保谈判专家与药企代表谈判的视频刷屏网络。“灵魂砍价”再现,引来不少点赞。

  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AM)的“诺西那生纳注射液”曾因“70万元一针”的天价引发热议。一段时间以来,罕见病患者的经济负担沉重,其用药保障问题备受社会关注。视频中,双方谈的正是这一药物,若干回合后,双方达成了最终的价格。

  此次调整,新入医保的74种药品中,7种是罕见病用药。公众明显感觉到医保不放弃每一个小群体的决心和努力,同时不免担心,将小众却昂贵的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会不会对医保基金产生冲击,挤占大多数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的医保费用?

  这其中确实有医保基金的权衡的学问。一方面,这些原本高价的药品,只有开出平民价,方可获得谈判资格,并在价格谈妥后进入医保。纵观近4年开展的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谈判新增药品价格的平均降幅分别为56.7%、60.7、53.8%和61.71%。

  另一方面,国家医保局自2018年成立以来,在医保控费方面打出改革组合拳:组织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动态调整医保药品目录、将一批“神药”“僵尸药”调出目录或目录内药品再降价,持续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等等。前不久,中国药学会发布的《医保药品管理改革进展与成效蓝皮书》显示,仅集中带量采购一项改革,从施行起至今年9月,累计节约费用约2500亿元。

  这些举措节省了医保支出,为罕见病用药、肿瘤用药等临床急需的药品进入医保提供了资金空间,有助于扩大患者受益面,提升用药保障水平。

  当然,将更多救命救急药纳入医保,前提是坚守基金可承受可持续的底线。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我国已经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医保承担着保障13.6亿人身体健康的重要职责,每年为药品支出约8000亿元基金。同时,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医保基金筹资水平和保障能力还十分有限,因此要坚持“保基本”的功能定位,找到一个绝大部分患者都能用得起的价格,满足广大参保人的基本用药需求。

  而要实现“保基本”,必须做好基金测算,坚持总量控制,严格预算管理,综合考虑参保人合理的用药需求、药品临床价值、创新程度、市场竞争等因素,对药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科学评估,充分评估基金和患者的负担水平。

  同时,还要杜绝天价药进医保。天价药只有降为平民价,才有机会进入医保。在今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过程中,媒体热议的120万元一针的天价抗癌药,由于远超基金承受能力和百姓负担水平,未能通过评审,未获得谈判资格。目前,国家医保目录内所有药品年治疗费用均未超过30万元。这些都体现了医保基金“保基本”的原则。

  天价罕见病用药降价进医保,极大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庭的就医负担。由于罕见病患病人数少、市场需求小、药品研发成本高,因此,相关治疗药物被称为“孤儿药”。从70万元砍到3万元左右,有业内人士担心,这是否会打击药企的研发积极性,一旦药企缺少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最终吃亏的还是患者。

  对此,医保基金也有充分的预判。医保药品准入谈判前,都会有基金测算。在基金测算基础上,谈判追求的不是最低价,而是合理价。让药企有合理的利润区间,避免挫伤其创新药物的积极性,同样是医保药品准入谈判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基金,更好地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在“保基本”,优先考虑患病群体大、使用量多的药品的同时,满足那些患者人数少、病种庞杂、药价高的小群体的用药需求,保障药企的合理利润空间,考验着医保管理部门在平衡患者需求和基金承受能力方面的智慧。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今后,期待医保在“保基本”的功能定位上,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提升用药保障水平,让医保惠民之光为更多百姓带来生活的希望。

责任编辑: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