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社评】不给任何“像模像样搞活动,一本正经赚黑钱”留空间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2-01-12 07:01

  【工人日报社评】

  原标题:不给任何“像模像样搞活动,一本正经赚黑钱”留空间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韩韫超

  教育类非法社会组织的行径不仅让孩子和家长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也带坏了素质教育培训的风气,使其陷入功利化怪圈,其“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更折损了权威部门的公信力。

  据1月6日新华社报道,一家没有在任何部门登记的非法社会组织,竟长达数年打着权威部门授权的旗号,在全国下设数十家分支机构,制发带有“全国”字样的等级证书,利用家长焦虑心态牟利——不久前,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规定,北京市民政局对“全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测评中心”及下设分支机构予以取缔。

  这是相关部门打击、清理非法社会组织工作在教育领域的缩影。不久前,民政部公布了第八批地方民政部门依法取缔的部分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其中不少是教育类机构。

  现实中,不少面向青少年群体的考级、评奖、赛事,真假难辨。厘清相关骗局背后的生成和作用机制,很有必要。

  首先,此类骗局大都看上去冠冕堂皇,做足了表面文章。真假难辨的名称、类似传统社会组织的组织形式和“高大上”的宣传包装,往往是类似机构招摇撞骗的筹码。比如,近年来一些人利用政策漏洞建立起境外注册、境内活动的离岸社团,通过举办一系列冠有“国际”“全球”“大中华”等字样的针对青少年群体的赛事牟利;经教育部批准的“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先后被山寨为“叶圣陶杯”全国中小学生新作文大赛、“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越能混淆视听,就越方便浑水摸鱼。“李鬼”扮“李逵”,一些非法社会组织屡试不爽。

  其次,针对素质教育等社会热点,摸准一些家长的教育焦虑和证书崇拜,从中牟利。被取缔的“全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测评中心”,先前通过截取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文件内容,大肆进行虚假宣传,宣称“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将纳入中小学生成长档案、作为学生中考高考的参考依据”,在部分地区引发家长的恐慌。

  再有,一些地方及学校对类似等级证书和比赛结果的认可,也助长了相关灰黑产的壮大。一些招生机构面对五花八门的证书和奖项宁信其有,这让相关非法组织更加有恃无恐,借此牟利的灰黑产也随之滚雪球般发展。

  最重要的一点,是相关监管的失灵。当遍及全国的骗局长期处于无人发现、无人监管的状态,受害的学生及家长自然越来越多。

  “像模像样搞活动,一本正经赚黑钱”。教育类非法社会组织的行径不仅让孩子和家长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也带坏了素质教育培训的风气,使其陷入功利化怪圈,其“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更折损了权威部门的公信力。

  眼下,在“双减”政策背景和趋势下,学科类课外培训的空间大大被压缩,孩子们有更多时间参加兴趣班、素养班,多地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将纳入中考的消息也不时传来,这显然是令人欣慰的改变。但守护健康的教育环境,我们还有很多要做的事。

  要看到,一些培训机构的引导和鼓吹,让一些兴趣班渐渐呈现出较强的应试教育的特征,因此,相关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有待进一步规范,尤其需要警惕一些培训机构和人员为家长和学生刻意创造“竞争赛道”、制造焦虑,要确保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兴趣班健康有序发展,避免素质教育在资本加持下变味。

  具体而言,职能部门要加强对这一领域非法社会组织的监测和打击力度,严控公权机构向社会组织的不当授权;学校要在源头上减少测评、升学环节中学生对证书、奖项的过度依赖,严格落实教育部严禁中小学招生与任何竞赛挂钩的要求;家长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破除唯成绩论,真正追求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均衡发展。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淡化青少年综合素养的应试色彩,才能真正为家长和学生减负,才能营造出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

责任编辑: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