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现场·我在我思】化解百姓心结需要这样的“打样儿”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6-15 07:48

  【现场·我在我思】

  原标题:化解百姓心结需要这样的“打样儿”

  卢越

  前些天,我同几家媒体记者旁听了最高检的一场简易程序检察公开听证会。

  这次听证会缘于一起故意伤害案——2014年,董大姐和刘某姐妹发生口角和推搡,后到场的王某将董大姐打成轻伤。刘某姐妹被判无罪,王某被判故意伤害罪获刑,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董大姐认为刘某姐妹和王某应属共同犯罪,最后却只判了一人。并且,因为不清楚赔偿款执行的有关程序,董大姐错过了申请执行时间而没有拿到钱。经过一审、二审、再审之后,董大姐又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诉。

  听证会上,承办检察官播放了案发现场的监控视频,并在几处关键节点暂停,一帧一帧地说明,“可以清晰看到,王某单独对董大姐进行殴打,不存在王某与刘某姐妹共同殴打情况”……一个半小时的听证会后,董大姐释然一笑,心中的“结”终于解开了。

  时下,类似的公开听证工作,正在各级检察院探索开展——把检察机关已作出审查结论,但申诉人仍不服的案件“摆到台面上”,让当事人和听证员等对案件处理相关问题谈看法、说意见,由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对当事人释法说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数年奔走,就为“讨个说法”。很多当事人和董大姐一样,“讨”的与其说是一纸结论,不如说是一口气。气顺了,自然就心态平和了,问题也就解决了大半。让百姓这口气顺一顺,需要司法机关不断寻求更好的“解题思路”。

  比如,为申诉人、信访人提供倾诉平台,让他们有发泄情绪的机会,是“解题”的第一步。一名担任过最高检刑事申诉案件听证员的心理咨询师告诉我,她明显感受到,申诉人情感上累积了大量负面情绪和消极想法,但听证结束后,“不少申诉人会当场落泪,甚至会鞠躬感谢听证会给予他的尊重和抚慰”。

  比如,释法说理,是贯穿“解题”始终的环节。当事人如果对司法机关办案过程和判决依据不够了解,很容易对司法结果产生怀疑,从而走上长期讨说法之路。董大姐的申诉理由中有一条是,其提起自诉后,公安机关没有开展侦查,法院就直接审判了。经过律师听证员的解释,董大姐明白了,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确有规定,对于刑事自诉案件,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就要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把事说清、把理辨明、把法讲透,让当事人胜败皆明、心服口服。公平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听得到”的方式实现。

  最高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1年4月,全国四级检察院共对4.5万件存在争议、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组织了听证会。2020年,听证后纠纷化解率达到83.7%。

  某种角度上说,最高检的检察听证会是在给各级检察机关“打样儿”,提醒办案人员是否足够重视对社会矛盾的化解,是否把普法释法工作做到了位,是否带着为民情怀去推动工作、真正为百姓办实事。

  听证会结束后,董大姐没有回老家,而是在北京游玩了一天。我问她回去后有什么打算,她想了一会儿,认真地告诉我:放下过去,迎接新的生活……

责任编辑: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