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新闻观察-正文
当有情回家碰到无情市场
//www.workercn.cn2014-01-1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随着春运的日益临近,“火车票价该不该涨价”的问题再次回到人们视野。经济学家茅于轼近日在一段视频中谈到火车票的定价问题,呼吁火车票应当涨价。他认为照顾低收入人群的定价规则,对资源的合理分配是有害的。(见1月13日《楚天都市报》)

    昔日,茅先生的一些言论常常“左右不讨好”,这次也不例外。其实,若考虑到其经济学家的身份,及其认识看待问题的市场视角,对他的观点不应过分惊诧。

    无论是过去“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是现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实质都是通过价格杠杆的调节功能实现资源的配置,差别只在于程度不同。以市场视角看,当一种商品需求大于供给时,提高价格是有效办法。现在火车票一票难求,正如茅于轼所说,“火车票价上涨虽然不能增加供给,但是却能够减需求。涨价后,原本乘火车回家过年的人或更换交通工具、或调整返乡时间,最后达到疏散春运人流的效果。”

    可是,13亿人的中国,在40天内如同候鸟一样,要完成一年一度的大迁徙,是不变的事实。春运时间的设定是有道理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调整返乡时间,基本不可能,然而望家心切的人还是那么多,如果火车票价上涨了,挤走的一部分人群只能流向其他交通工具。

    可航空、公路、水运能够支撑起庞大的人流吗?如果可以,何至于那么多白发老母站在村头的樟树下,苦苦盼儿归。而且,市场效应不仅发生在铁路领域,当其他领域大量出现一票难求时,按照市场观点,航空、公路、水运也会调高价格。于是铁路涨、公路涨、水路涨、航空涨,如此循环下去,大家都只能望眼欲穿,只能“记得住乡愁”,而“看不见山、望不见水”、听不到乡音。

    这里存在两个逻辑,一个是市场的逻辑,一个是民生的逻辑。从市场逻辑讲,应用价格去调节资源;从民生逻辑讲,应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回家愿望,让人们走得了走得好。或许能否回家,并非经济学家所关心的——经济学家只关心需求是否能够降下来。但回家不仅是个市场问题,更是个民生问题。正如哈佛大学伦理学教授桑德尔认为的,市场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不适合市场介入,最起码不能仅仅由市场介入。回家正是如此,发挥价格杠杆作用,确实能够“减需求”,但那么多回不了家的人怎么办?

    回家是有情的,市场是无情的。当有情的回家碰到无情的市场,难道就只能牺牲民生、牺牲亲情、牺牲公平吗?面对“回家”这个兼具经济与民生色彩的课题,政府、社会应更多地考虑民生,多讲讲“穷人经济学”。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