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大众话题-正文
给钱就能上,行业评选操守何在
//www.workercn.cn2013-10-0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10月7日《新京报》报道,记者近日在北京、济南等多个家居建材市场暗访时发现,“十大品牌”已成为商家招揽顾客的金字招牌。“十大品牌”究竟是谁评的?有多少权威性?其背后隐藏怎样的猫腻?“只要给钱,都能评上。”北京一位从事了10余年地板销售的业内人士称,有些企业刚评上“十大品牌”没几年就倒闭了。

    不得不说,现实中充斥了不少这样的“十大品牌”。前有“牙防组”,后有“中华脊梁奖”。如今,“牙防组”倒台了,“中华脊梁奖”也在千夫所指中黯然退场,但这种忽悠人的把戏并未消失。此类山寨评选之所以盛行,并不是因为它具有多大的欺骗性,而是因为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利益链,或者说所谓的“十大品牌”评选本身就是一门“生意”。一些行业协会以组织评选的名义向企业收取不菲的会费或参评费,企业则通过获得“荣誉”来装点门面,增加竞争力,双方各取所需,唯一的受害者当然只能是无辜的消费者。

    市场经济下,企业和商家挖空心思地取悦消费者,本是好事情,但前提是必须遵守法律和市场规则,诚信经营。“花钱就能上”的“十大品牌”,毫无疑问不具备任何指导意义,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而且会让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无所适从,频频陷入“消费陷阱”。短期来看,企业和商家确实有可能因此获利,但长远来看,却无异于慢性自杀。没有哪一个企业能够仅仅依靠这样得来的品牌名声而生存和壮大,泛滥的“十大品牌”透支了企业的市场公信力,让消费者产生本能的反感和排斥。

    如何保卫行业评选的“贞操”?有人说,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管,有人说,应当由独立第三方来发布评选榜单。这些观点都言之有理,但却缺乏可操作性。就前者而言,职能部门很难从眼花缭乱的各类评选中辨别出谁真谁假。就后者而言,不要说这个“独立的第三方”很难找到,就算有,也难保不被企业“公关”。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取消此类评选,把评价商品的权利完全交还市场和消费者。

    而消费者评价商品的形式不是什么有形的“十大品牌”,而是在长期消费行为中达成的共识。“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真正的品牌产品,从来不需要什么“十大”之类的光环,而是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和商业理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