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大年初八,年后上班第一天,陕北降雪天气给很多上班族返程带来了不便。为送女儿彭彩琴顺利到达火车站,延安6旬夫妇竟然扫雪30里山路。(见2月9日《西安晚报》)
“慈父手中锹,游子足下迹。临行除急雪,犹恐误归期。”为送女儿赶火车,老俩口扫雪30里的故事,感动了众网友。30里路,不算短,父母给子女的爱蜿蜒延伸,无尽头。有了这爱,游子走多远,都不会孤单,无论遭遇多么寒冷的时节,心中都会有一份暖意。
犹记得去年媒体报道了一件类似的感人事件:得知女儿女婿孙儿要开车回老家来,怕路不好走,云南普洱市曼滩村一位叫刘国权的老大爷,沿着近3公里的山路,拿着锄头,把坑洼都补平了。由于路上坑洼太多,老人修了好几个小时——一个是为女儿顺利返城扫清路上的积雪,一个是为女儿回家铺平坑洼的道路,方向不同,距离有异,本质却是一致的,舐犊情深。
对老人而言,为子女铺路是情感的自然流淌,不需要大书特书。比如,刘国权说,“这次修路,并没有告诉女儿”;彭彩琴的父亲说,那天雪下得那么厚,路上放心不下女儿一个人走,所以才和老伴扫雪将女儿送到了火车站,这样自己也就踏实了。父母之爱,就是那么朴实而亲切。
为子女铺路,何尝不是一个隐喻,即希望孩子的人生路顺一点,希望孩子的未来好一些。当然,路顺了,也希望孩子常回家看看,彭彩琴的父亲说,常常盼望着女儿什么时候能回来。刘国权说,女儿嫁得远,一年只能回家一两次,得知她要回来很开心,就赶紧修路。可怜天下父母心,有些话说得好——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人生如沙漏,生来就在倒计时,尽孝、敬老,别输给时间;世上不能等的事有很多,孝敬父母最不能等。
由此,不禁联想到日前央视新闻联播的温情结尾。一个是“最温馨结尾”:“离家出行的人,请放慢脚步,再看一眼雪中的家乡,在返程的路上请多多注意安全”;另一个是“最暖心结尾”:“今天是春节长假的最后一天了,对于要出行的人来说,这是离别的日子。或许这一别,要等到明年这时才能见到父母。提醒即将远行的人们,赶紧和亲人合拍一张全家福。”诚然,长假快结束时,我们背起行囊踏上了归程,鼓鼓的行囊里,装满了不舍,还有青春的记忆碎片,更有父母的牵挂和叮咛。
修路一事,不只关乎亲情,还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出行难是不少偏远地方面临的困境,尽管“村村通”已普遍实现,但对一些贫困地区来说,仍是难以企及的奢望。干净通畅的公路修到家门口,亲情的流动或许会更平坦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