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来自央广的报道称,今年3月19日,由一众网友发起的“扶人志愿者协会”在河南三门峡卢氏县成立。该协会承诺,扶起摔倒路人如果产生法律问题,一律由“扶会”来买单。协会成立20多天来,志愿者已达1500多人,其中两位志愿者就是被扶老人的家属。
河南的“扶人协会”初衷良善,冀望以民间道德的力量重拾秩序与信仰,说明底层道德自救始终未曾止歇。
扶人协会,令人想起2011年的“撑腰体”——“北大副校长称: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这话深得人心。如今,扶人协会作为现实版的道德良心“撑腰体”,是聚集社会正能量,为搀扶老人的行为风险埋单,但若指望这样的民间组织弥合社会的道德创口,显然过于天真。
一者,道德风险自古有之,被讹诈或误解,多是小概率事件。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有德者,不会因为没有扶人协会而“该出手时不出手”,而真正失德者,也不会因为多了扶人协会就立地成佛;二者,搀扶还是碰撞,技术佐证胜于说情辩理,如果当事人都说不清楚,扶人协会能施展魔法立马辨明对错?又如果诉诸司法途径能还原真相、厘清是非,扶人协会的兜底意义何以彰显?
说这些的意思,不是要抹杀扶人协会的积极意义,而是在肯定其正面导向的同时,不能夸大其客观效用。在搀扶跌倒老人等问题上,我们当看到两点:在见义勇为日益稀缺的时候,法律并非束手无策。搀扶老人不仅是公民的事,也是政府部门的事。从今年5月1日起,广东将在省内推行老年人意外伤害险,本省户籍80周岁(含)以上的老人,将获得意外伤害身故(伤残)和意外住院津贴。去年11月,北京也出台了类似规定。权力部门多伸手,扶不扶就不会太纠结。
扶人协会是道德良心的“撑腰体”,但要让扶老人更有底气,制度“补钙”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