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时评-正文
不妨听听“求补课”背后的诉求
//www.workercn.cn2013-10-2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禁令难奏效(李法明 漫画)

    武汉一所学校的家长们联名要求学校为6年级的学生在4点半的放学时间后再多加一些补习时间,遭校方拒绝后,“大部分家长当场表示不满……有的甚至当场就急得哭了”。(10月21日《成都商报》)。

    小学补课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对此人们批评之声不绝于耳。既然如此,取消补课,本该是件大快人心的事儿。不过,现实的情形却出乎意料。“补课”遭诟病,“取消补课”却又遭来激烈反对,“求补课”的诉求更是不绝于耳。而这一情形其实也绝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不少地区在学校取消补课的大势难以逆转之后,各种“补课”的替补形式则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登场。不再纠结于“求补课”这一根绳子的家长们,也渐渐将焦点和重心转移到“去哪儿补”。

    不难看出,“取消补课”的后果,只是催生了一个更红火的补课培训市场,对于家长而言,从学校补课转向市场化补课,不仅意味着要承担更高的成本,恐怕也意味着更多的麻烦。原本孩子只需呆在学校便一切搞定,如今还要不断转换场地,其中的接来送往,无不意味着更多的成本和麻烦。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既然孩子在学校补课既省钱又省事儿,家长们联名“求补课”,未遂之后“急哭了”,也就不难理解。

    而孩子们显然不会天生爱补课,但学校取消补课,其实绝不意味着学生们将从此跳出“补课”的苦海。相反,无论是应试教育的压力,还是更加名目繁多而负担沉重的市场化补课,对于学生们而言,其实不啻于“才出狼窝,又入虎穴”,相比“取消补课”之后反而压力更大,自由时间更少,学生们青睐前者,也不过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

    当然,或许有人会说,“取消补课”之后陷入的窘境,很大程度上也是自找的,谁让家长们非去补课不可呢?一位教育部门官员说到,“在义务教育阶段,何不多给娃娃一点成长空间?”这话固然不错,但却多少也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且不说“取消补课”并未改变应试教育与升学竞争的本质,即便从更现实的角度来看,小学4点半放学,对于绝大多数在职家长而言,恐怕连接孩子都成问题,放学后到接孩子的这段时间,自然需要为孩子找个去处,原本还可以在相对放心的学校度过,“取消补课”之后去哪儿,也就注定会成为新课题,“小饭桌”与“校外补课班”的繁荣,又何尝不是“取消补课”转嫁给家长们的负担呢?

    究竟该如何“取消补课”,显然更需倾听公众的诉求。如果只是形式上的取消,为了减负而减负,这样的创新之举,不要也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