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化周刊-言论-正文
《白日焰火》能绽放市场吗?
//www.workercn.cn2014-02-2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文艺的犯罪爱情片”《白日焰火》柏林“擒熊成功”,让网友感叹,“看来悬疑题材惹人爱啊!”而对于电影从业者来说,如何让一部文艺电影既有艺术性,又有商业市场?同时,人们也期待着它能够突破文艺片在商业上的桎梏。

    为什么有这样的期待呢?因为在《白日焰火》之前,贾樟柯、王小帅、娄烨在戛纳、柏林、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上都有所斩获,可是大都票房惨淡。比如,曾获得2007年金熊奖的《图雅的婚事》票房仅130多万元,获得银熊奖的《团圆》票房更少,只有35万元。即便一路斩获金熊奖、亚洲电影大奖并成功摘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桂冠的《一次别离》登陆中国影院后,最终也惨淡收场。这就是说,在当下的中国,文艺片是很没有观众缘的。

    严格地讲,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因为文艺片不是纯粹以商业赢利为目的而制作的,也不以夸张的电影特技和匪夷所思或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观众。它很少考虑观众是否能够接受,甚至是否能看得懂。它所表达出来的东西是非常有个性的,题材的选择、镜头的运用等等都体现着导演的独特风格。比如,《白日焰火》外媒就认为它“作为一个悬疑故事,几乎让人看不懂,不太符合大众审美……”。

    将影片划分为文艺片和商业片,笔者以为,这是不科学的,它违背了电影艺术的本质。电影是艺术的。电影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具有文艺和商业的属性。任何一部影片应当既是文艺的又是商业的。世上没有纯而又纯的文艺片或商业片。就是把影片划分为文艺片和商业片的当今,一些文艺片也开始注重影片的商业属性,融入商业元素,争夺影院票房。而一些商业片为了提升商业竞争力,提高影片的品质,也开始向文艺电影学习。我们引进的一些好莱坞大片,其艺术品位就不低。而“好莱坞”则是商业片的代名词。许鞍华执导的《桃姐》是一部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和金像金马奖的文艺片,可它以1200万元左右的成本获取了近1个亿的票房,其原因就是影片的商业运作。

    对于《白日焰火》的票房,导演刁亦男倒是信心满满。他对媒体说:“我相信票房会比之前得奖的影片都高,我们想拍一部既有观众,又有自我表达的电影。票房当然是考验了,没关系,来吧!”刁亦男能如此自信,是有自信的资本的。在8年的筹备中,他写了三个不同的剧本,不管是在选角还是影片风格上,都尽可能平衡文艺和商业的关系。在演员上他用了台湾演员桂纶镁,而桂纶镁在内地被认为就是影片一大商业元素。在宣传上,《白日焰火》也按照商业片的节奏来,按投资方的说法,就是“往挖掘商业元素的方向去做”。

    “焰火一般是在晚上放,但是一个人如果在白天放焰火,可见他的决心有多大,他想挽救某种东西的决心有多大。宁肯你们看不见,这个焰火也会努力地绽放,它其实也许比夜晚的焰火更美,更富有真正的希望,真正的温暖,真正的复苏。”这是刁亦男对影片名字的解读。但它更像是一位坚持电影艺术的电影人的内心独白。如果这样一部有文艺姿态的商业片能让电影市场在“白日”看到“焰火”,那么文艺片在商业上的桎梏或许被突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