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李晓亮:严管“吃住行游”,务必扎紧财政“钱袋子”
//www.workercn.cn2013-12-10来源: 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的政务新风,从年初到岁尾。年初有“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反“四风”,年底,两办又印发了《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38条禁令严管“吃住行游”。

    按最朴素想法,既然所有公务人员都是人民雇员,为民效力,那么公务接待,不就应该有最基本的“成本意识”,能省则省吗?毕竟,公共财政,一分一毫,皆取于民,铺排浪费,挥霍无度,于心何忍?如果人人都有底线,禁令根本无需涉及“燕窝鱼翅”等具体菜名。

    可惜,现实是艰涩的。燕窝鱼翅禁令,不仅需要明文确定,还成新规亮点。一方面,适时亮剑,值得鼓掌;另一方面,也说明“燕窝鱼翅”“高档烟酒”基本成“公务接待”代名词。假如没有这不得不为的禁令,那种“不点对的只点贵的”式公款吃喝,还将继续高歌猛进。

    好在现在严控“吃住行游”,从今年厉行节俭的持续态势来看,我们愿意对《规定》寄予厚望。但如何真正钳住公款吃喝的大嘴,功夫不在纸面。日前不还有“试吃”名义行贿的吗?而且从年初“八项规定”出台不久就有怪论,认为新规导致服务业滑坡,最近还有媒体提到部分干部持此论调。结合《规定》看,有必要重申一点:“公款市场”的萎顿低迷,对呼吁严控“三公消费”的民众来说,应该是值得振奋的消息。

    其实,后来新闻也说明,公款市场并非真的萎靡,只不过消费更隐秘,查处成本增加了而已。但也不用泄气,真要管控,就要从源头上断了大吃大喝,铺排浪费的念想——扎紧财政“钱袋子”。权力公开透明,引入外界监督,是最好的防腐剂。

    而深化细化预算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则是权力透明的根本。《规定》也要求,县级以上接待费须按年度公开。只有每一笔钱流向透明,且钱袋子攥在民众手里,接待时是点鱼翅还是粉丝,民众或才能真正有话语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