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刚刚过去的2013年,可谓公务员的“禁令之年”。2013年以来,中央多个部门至少出台了14部约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各项行为的规定。禁令频频之下,一些官员感叹“为官不易”;而相应的公务消费行业和市场也受到冲击、遭遇寒冬。(1月1日《法治周末》)
史无前例的反腐高压态势下,官员感叹“为官不易”,说明一系列禁令和反腐行动真正产生了效力,这未尝不是对反腐效果最有力的反证。但正如网友所言,更确切地说,“不是公务员不好当了,是贪官不好贪了,庸官不好混了,恶官不好逞凶了”。毕竟,过去的“官好当”,更多是指官员拥有较多的法外操作空间,和自肥的机会。通过有力的反腐、改革,让“官不好当”,只不过是剔除过去那些特权弊病,将权力逼进笼子。
有专家称,“官不好当”是发达国家的常态。严格说来,这种表述不甚准确。官员也是社会当中的普通一员,也应是社会进步的直接受益者。权力不受约束和监督,天然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阻碍关系到每个人的社会福利提升。所谓“官不好当”,无非是对公务员的“职业规范”执行得更严。何况,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其实也是对于官员自身的保护。在法治框架内运行和履职的权力与官员,无疑会更倾向于兢兢业业的履职去为民众服务,“仕途”也自然更有保障。
在目前的权力运行体系下,言“官不好当”还为时尚早。一来,现阶段的反腐、禁令只是过渡性的治标之措,离“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仍有较大差距。二来,让权力在规则范围内运行,只是衡量官员的最低标准。官员如何倾心尽力“为民服务”,赢得民心,以防止被民意淘汰,这才该是一名合格公务员的真正压力所在,也应该是“官不好当”的最大缘由。
强化对权力的监督,让官员感慨“官不好当”,更应该指向对社会权力观的改造。公务员也只是众多社会职业中的一部分,只因为它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天然要受到更多的社会监督。也只有当官员群体和权力系统都能得到规范的约束,社会向好,才能真正成为可能。不管是官员还是社会,都要习惯“官不好当”这一基本趋势。
历经一年的重拳反腐后,公务员发出“为官不易”的声音,应该成为相关改革在新的一年继续趁热打铁,尽快在法治和制度层面形成廉洁长效机制的最好激励。新年伊始,我们乐见更多“为官不易”的好声音,这种声音越强烈,我们离一个清明社会的目标就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