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对于“新一届政府在简政放权方面拿出一系列举措,你们是否感到软环境有了很大改变”这一问题,受访企业家的回答一个是,感觉不明显;一个是,官员吃拿卡要确实少了,但不办事的多了,过去“公关公关”就能办成的事,现在就是拖。官员没了好处,也没了动力。(2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已经开始从取消一些行政审批事项入手,用“权力清单”来锁住一些官员的吃拿卡要之手。然而在此情况下,一些官员却将以往吃拿卡要的权力寻租变成消极办事,不但消解了简政放权等新政的成果,还将简政放权释放出来的发展活力和动力,硬生生变成了新的办事难。当“花钱才办事”的歪风被刹住了时候,“没好处不办事”这种新的歪风,无疑向我们发出了行政效能亟待提升的强烈信号。
一些官员之所以没了好处也没了动力,一来是吃拿卡要惯了,对利用公权力谋私形成了依赖,一旦这样的利益不再,他们一时还很难从内心上将其割舍下来。二来,权力和“好处”还是没有完全脱钩,一些官员手中握有各种各样决定企业发展甚至生死的行政权力。这些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一些存有私心、习惯于以权谋私的官员,自然是能拖就拖,“没好处不办事”,言下之意,还是在等着企业和服务对象送上“好处”。
因此,消除“没好处不办事”新歪风,除了要进一步取消一些行政审批事项、公布“权力清单”、将市场机制能够调节的事项交与市场主体外,还要从制度入手,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提升行政效能,着力解决办事“最后一公里”问题。比如,对于目前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给予明确的审批条件、审批时间;对于审批事项需要的材料,明确规定办理人员在申请人首次上门办理时,必须一次性告知其所需要的所有材料;对于通过审批和没通过审批的事项,一律予以公示。再加上纪检监察部门和公众的监督制约,才可能有效打通行政运行“中梗阻”,避免新的办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