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据报道,为方便人大代表和公众读懂财政预算报告,今年两会将推出一个《政府预算解读》(下称《解读》)。
解读就是说明书,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说明书做得越详尽,解读越能发挥释义作用。每年两会,代表们要审读政府年度预算报告,其中预算报告中所附上的报表,其用语专业性强,并非所有代表都能读懂。《解读》正好可以辅助代表们更好地理解预算中的第一项内容,以便更能行使好人大监督之责。
预算报表呈逐年增加之势,如2009年报表是4张,2010年就增加为12张。公众对政府预算的关心程度也逐年上升,每年两会舆论热点越来越集中在预算分配等关键问题上。从历年经验看,简略的财政预算不符合“政府信息公开”之原则,不便于代表们行使监督职权,而预算做得越仔细,代表们审读起来越吃力,所公开的信息并没有自然地“内化”为代表们的有效信息,结果是形成事实上的“悖论”:简与繁,皆令旁人一头雾水。
从各地的经验看,有的地方加强了预算审议之前对代表们的培训,教代表们如何看懂预算和预算报表,如广州。有的强化预算审议前预算部门与代表的沟通,如武汉。有的则在预算审议之前一周就分发到代表手里,让代表们有充裕时间理解预算内容。
从海外经验看,由于议员均为专职担任,议会里均有针对各领域的专业委员会,他们大都拥有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审查技能和经验,在全体议员表决之前,各专业委员会举行的答辩会或听证会,起到了对“设定问题”解读的传播与普及作用。
而我们大多数代表行使人大代表职责属“兼职”,要求他们在他们从事的领域之外拥有相当的专业水平,几乎是不现实的,所以,预算报告审读之前举行“岗前培训”、“事前沟通”、“前提知会”等,都不失为让代表们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与履行职责相称的专业能力的好方法。
而今年两会准备推出的《解读》,不仅着眼于服务代表们,也着眼于服务公众,不但能让代表们通过“词典式检索”迅速把预算项目的基本内容弄清楚,也能使公众同步获得相关信息,更方便公众与媒体监督。
透明行政,是政府职能转换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要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与约束机制,行政权力与行政权力运行过程透明化是必有之题。这个原理体现于具体的政府预算与预算执行等行为,一样要做到透明化。应克服专业知识形成对“透明化”努力的壁垒,应通过多种方式普及预算中的专业知识。简言之,透明预算,从“看得懂”的预算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