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当前,全党正在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讲话的一个突出点,就是通篇贯穿着强烈的担当意识,就是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
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党不是一群松散的同路人,更不是坐而论道的俱乐部。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尤其是作为执政党,我们肩负着人民给予的权力和托付,在“赶考”中是要交出合格答卷的。敢于担当,又是领导干部的时代责任,尤其是在深化改革的今天,党承担着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驱动和引领新一轮全面改革的重任,承载着人民的期望和群众的利益诉求,必须有为党尽责、为国奉献、为民分忧的担当精神。
强调“担当”二字,不是空穴来风、无的放矢,而是有着十分鲜明的针对性和十分尖锐的批评性。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不敢担当已经成为某些同志身上的突出“软肋”。比如说,不讲是非,只讲世故。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不讲原则、只讲关系的“潜规则”,只看领导怎么说,“大家”怎么看,就是不看事情是非曲直。又比如不讲有为,只求无功。在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着走,遇到群众躲着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假深悟“真道”之名,行庸政懒政之实。再比如说不讲批评,只讲和气。习惯于当老好人,搞一团和气,对问题不敢讲不敢管,或当面不说背后说,平时不说节骨眼上乱说,甚至还有推波助澜的。更有甚者,不敢担责、只图诿过。做事怕担责任,患得患失,没有吃苦迎难的意识。揽功诿过,事情做好了,是自己考虑周、想得全,做得不好都是他人的问题。当然还有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做“骑墙派”,不但不敢发声,而且过分爱护一己的羽毛,不但要做“太平绅士”,更要争做“开明绅士”那样一种圆滑,更遑论守土尽责、旗帜鲜明。总之,在某些地方、某些层面上,“不敢担当”成了官场的一种坏风气、一种通病,说它是另一种官僚主义和奢靡之风,一点也不过分。
突出“担当”二字,就要在原则问题上敢于“唱红脸”。有些同志面对歪风邪气不敢“翻脸”,不敢“拍桌子”,生怕得罪人,“脱离群众”被说成“作风粗暴”,把“宽容”、“宽松”、“宽厚”当成自己的“官声”和“人望”。尤其是在制度问题上,要么设计制订时“留生路”,以至于“牛栏关猫”;要么制度被破坏时“放一马”,搞下不为例,结果形成“破窗效应”,制度成了“稻草人”。不敢“唱红脸”,固然有“好人主义”作祟,但说到底,还是出于私心。一是在不正常、不健全的官场风气中博取所谓 “好领导”名声,获取选举测评时的“好评价”、高票数;二是自己也不干净,因此不敢批评别人,你在台上说人,人在台下说你,己不正,焉能正人,所以眼开眼闭,绝不敢“动真格”。
突出“担当”二字,就要在改革中敢于“当闯将”。我们面前的新一轮改革,既无既成模式,也无现成经验,既要“涉险滩”,又要“啃硬骨头”,敢不敢先行先试,能不能“大胆闯、大胆试”,就是一个敢不敢担当的问题。改革的试验是会有风险的,我们决不能因为怕失误、怕动荡、怕负试验失败的责任,而按兵不动,而左顾右盼,而观望不前,甚至指望别人“赴汤蹈火”,先搞出样板来再“跟进”,自己却步步为营、后发制人。现在全社会正在形成“宽容失败”的改革氛围,只要你出于公心,就不会再对“败军之将”搞“一票否决”,甚至不再对探索的失误作负面评价。其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即便败于一时,群众和历史也会作出公正的评价,也是虽败犹荣的。我们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公心,在改革面前,做披荆斩棘的先行者和探路人。
突出“担当”二字,就要在矛盾面前敢于“担肩胛”。我们不是一般性地讲要直面矛盾,不能绕道走,更是说我们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多元、多样、多变的各类矛盾交叉叠加、盘根错节。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有的同志不敢面对,更不敢去化解,生怕成为矛盾的“焦点”,于是一躲、二拖、三推托,让“上面”来“承担责任”,或让别人去“火中取栗”,自己则躲进“避风港”。矛盾躲得开吗?那是一种客观存在,你躲避它也会找上门来;矛盾拖得起吗?拖之既久,累积越深,到了积重难返,就木已成舟,想解也解不开了!当前,在互联网众声喧哗的情况下,更有一些同志不敢去“现场”,不敢“拍板”,不敢当“出头鸟”,生怕成为舆论热点,生怕被“拍砖拍到死”。一方面,我们要更新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习惯那种在七嘴八舌甚至误解偏激下执政的“常态”,另一方面,恐怕还是不能过多计较一己一时的“名声”,只要君子坦荡荡,就不要怕误读和误解。
总之,总书记为什么“通篇贯穿”、“反复强调”担当二字,我们要深悟“懂得”才行,要从我“担当”起才行。我们的党,旗帜鲜明地支持担当者,为担当者撑腰鼓劲、排忧解愁,让“担当可贵,担当光荣”在干部队伍中蔚成风气、正气、硬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