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2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闭幕。据统计,截至2014年3月7日,共提交提案5875件,提交提案的委员1969人,占委员总数的88%以上。
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政协委员自然不装袋子——畅所欲言,敢说、善说、乐说。今年的两会期间,一些委员不只是说什么、为何说,还关心说了有没有效果。政协委员岳秉飞谈到了履职的苦恼:“我觉得,在座的都是精英,会上发言踊跃,不能说侃侃而谈,也是条理清晰。但是最后的结果,就是说了也白说。”无独有偶,政协委员许明金透露,“保障房建成了,供水供电却没有人管,协调会开了163次,每次都有会议记录。问题是会有人开,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作为政协委员,我曾三次写信反映情况给市长,都没有得到回复。我愧当政协委员,建设保障房如果一遇到问题就你推我、我推你,还能做成什么事情呢?”
政协的最大权利是话语权,对于政协委员来说,不说白不说,白说也要说,建言献策是其职责。但是,如果一再说了白说,势必挫伤政协委员的积极性,也瓦解了代表履职的质量。这就牵扯到一个现实命题,政协委员提交的5875件提案,最终能立案多少,办复率有多少?
众所周知,提案工作的基本程序为:提出—交办—承办—答复,而承办和答复的往往是包括国家部委在内的党政各级部门。委员提交了提案,政府部门如何办理,不仅政协委员期待,全国人民也期待。对于提案办理,不但要追求办结率,也要追求办复率,更要追求委员的满意率。
最糟糕的是,不办亦不复,或者敷衍了事,然后象征性地回复,如一些政协委员所描述的:“(一些)政府部门对提案的答复,就是首先感谢你,再描述下自己这些年干了多少工作,取得了什么成绩,最后说,我们准备要怎么做。对委员的提案,就这么一带而过。这么多年,我们的提案、建议,也就是从纸面上到纸面上。”从纸面到纸面,提案就成了白提,委员就成了白说,民主监督就打了折扣。
从去年10月开始,全国政协恢复了“双周协商座谈会”,政协主席亲自主持,参加人员中党外人士占七成,党内占三成。一大亮点是,相关政府部门也必须到场,以保证打通政协与政府部门、党内与党外的沟通渠道,结束政协“自说自话”的局面。其背景是,有人认为政协“只能提建议、拍巴掌,没有实权”,政府部门到场,政协委员的建议就有了落点。
今年3月4日,李克强总理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委员时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需要群策群力。对于提案、建议,一定要做到件件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此非空谈。去年两会,农工党中央建议提出“亟需将PM2.5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对此,多位中央领导分别做出批示,在这一建议的积极推动下,去年9月初,国务院下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采纳了关于PM2.5纳入政府政绩考核、区域联防联控、京津冀等重点区域重点治理等主要建议”。件件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件件有落实,让委员和民众件件都满意,才能皆大欢喜。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如果每个群体都能葆有角色意识,比如,政协委员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政府部门恪尽职守,以及社会各界凝成合力,实现“蹄疾走日月,步稳度关山”的改革局面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