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房清江: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只是车改第一步
//www.workercn.cn2014-03-14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目前,深圳市公车改革进入倒计时,深圳市直机关3月20日所有涉及改革车辆将被封存,等候下一步具体处置。涉及在职在岗正局级以下公务人员,将按职级每月发放交通补贴,具体补贴数额未有定论。(3月13日《京华时报》)

    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并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因而,各地党政机关停开公车只是个时间先后的问题。不过,公务用车绝不是一停了之的一锤子买卖,它意味着车改才上路。

    首先,取消公车并不意味着正常的公务不需要用车,正常的需求亦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来满足。从目前一些地方的车改来看,主要是三个方式:一是交通补贴,既有弹性,又可以保证普适性的要求;二是组建用管分离的车队,有的是隶属政府机关事务局的车队,有的则是社会提供的专营车队;三是远距离的交通,如跨省的据实报销。应该来说,这三个方面统筹了时间与效率,可以有效保障公务交通的合理需求,总体方向没有问题。

    但是,方向没有错,而度如何把握则是一个难点。即,什么是正常的公务交通需求,界线在哪里?一者与党政机关的工作方式紧密关联,二者与城市的大小、交通的格局也密不可分。那么,如何细化测算办法,如何制定需求渠道,都需要制度细分。尤其是表现在车补上,如何保证不失公允,如何统筹各城市间标准的差异等等,更宜加紧配套。

    其次,取消公车并不意味着取消了福利或者取消了公务消费。不仅车补的多与少,直接呈现福利成色,而且满足公务交通的用车方式,客观来说可以简化到公务消费中来判断。可以预见,取消公车以后,更多的私车会成为公务员的选择,“私车公用”有可能会成为挑战用车制度的重要因素,采取曲线报销的手段,买单“公私兼顾”并非不可能。

    这当然不是度人以恶,客观上来讲,信任并不来源于预设的前提,而是制度所辟出的可视区和操作层面的钳制力。事实上,取消一般性公车的本质有两点:一是去除官员特权;二是厉行节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一定意义上讲,公车是特权的符号,取消了公车,摘除了标签,效果便达到了。但是,只要用车消费还存在,它与公务接待、办公支出等消费没有本质区别,还是需要增强制度的约束,细化支出公开,增加透明度,把权力关进牢笼。

    改革是秩序的再调整,利益的再分配。不破不立,用新的用车方式取代公车制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一切从零开始,不用在制度上打破补丁,挑战则是已有利益的算计。显然,车改要立足最坏的预想来通盘考虑制度建设,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融进规则的设计中,只有这样,才可能让车改步入良性的道路,而不会陷入新的泥潭。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