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王 文:中国须有更多的经济自信
//www.workercn.cn2014-04-17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了一系列关键经济数据,其中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虽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经济增速目标为7.5%“左右”,但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外国媒体更多围绕经济数据出于“左”大做文章。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就大谈“中国经济正失去动力”,《纽约时报》网站则讨论“中国是否会出现下一个雷曼兄弟”……

    许多西方经济学家可能忘了,所谓的“经济危机”“经济崩溃”,往往有明显表象。2008年秋天,笔者在美国观摩大选,走访了东中部六个州。当时雷曼兄弟刚破产不久,每走访一地,听到美国朋友说得最多的,就是谁谁失业,哪个朋友又被炒鱿鱼;所见到的,是各地商场门可罗雀,工地几乎全停工。2010年前后,希腊主权债务发酵,笔者先后在欧盟五个成员国调研,听到的,也是此起彼伏的失业消息;看到的,是商业街的冷冷清清。

    看当下中国,经济状况完全不同。虽然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复杂,但现实中的许多企业要么用工荒,要么招人难。刚结束的清明小长假,到处人头攒动。每周末甚至工作日的晚间,商场、夜市几乎都是人满为患。大城市里,高楼大厦频建,工地一派繁忙,道路、铁路、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未有中断。这些凭肉眼就能看到的社会表象,与经济动力息息相关。

    各种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动摇。去年博鳌论坛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强调,经济增速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今年博鳌论坛期间,李克强总理也表明,“我们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宏观政策当然应未雨绸缪,但对数据波动也应保持柔韧性。手段和政策都在,但不一定要出手,这样的定力,源于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目标;这样的底气,来自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全面把握。

    相比于欧美的态势,中国市场完全有理由保持更多自信。自信首先来自政策余量。中国许多行政限制政策还没有完全放开,金融手段也留有巨大后手,招数远比欧美多,只是目前远未到“救市”摊牌期。

    其二是发展潜力。新型城镇化未来6年就有“三个1亿人”的巨大拉动,加之现有城镇基础设施的优化、生态环保产业的崛起、中西部产业纵深发展、医保社保等民生保障的完善,未来十年经济总量增长依然相当可观。

    三是创新红利。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代差的减少,使中国社会创新潮呈现前所未有之势,高铁等大型基础设施已具备先进水平,电商和微信等均站在世界创新前列。

    中国要解决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确实很多。但30多年的改革进程本身就是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全面深化改革正是着眼于系统和结构、全面解决问题的过程。只要信心不丢,常识不放,就很容易明白这一点:前进中的小波动,无法阻挡历史的前进、无法遮挡中国的未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