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这是个令创业者倍感振奋的消息:10月1日开始,“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实施。这距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20号文件将“三证合一”首次带入公众视线,才1年有余。而日前,工商、税务、质检三部门负责人就该改革答记者问时称,这项改革改变了原来大家习惯了的机制、制度、做法,这个也是一个关键和难点。
所谓“三证合一”,是指将企业在登记注册时需要工商、质检、税务3个部门分别核发的三个证照——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更改为企业一次申请、合并核发一个证照的登记制度。其目标就在于过企业设立登记时的“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统一的“企业身份证”。看起来,这只是“3-2”的简单算术,可实质上,它却是个牵涉面极广的高难度改革动作。
如果说,商事制度改革是简政放权的“先手棋”,那“三证合一”,则是商事制度改革的核心环节,也堪称今年深化该领域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它看上去事关商事,可现实中却又不是工商系统一家就能做成。囿于以往各部门强调分工各管一段的执法特征,商事制度层面的监管权分割尤为常见,工商营业执照是企业合法经营权的凭证,质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相当于企业、机关、团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通行证”,税务登记证是纳税人申报税务登记的凭证,每个部门都强调自己证号的重要性。
在此背景下,“三证合一”注定说易行难。也正因如此,尽管“三证分立”给民众创业带来了诸多不便,容易带来重复审查、行政资源浪费等问题,可它却能实施多年。
而偏偏“三证合一”又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举措之一,是推进简政放权、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的题中之义。这也是为什么,李克强总理今年3月对其提出硬性要求,必须年内实现。而也只有简化手续,缩短时限,才能降低投资创业成本。多地开展的试点经历也证明,领取加载统一代码的营业执照即可,会大大节省了企业证照办理的时间,减轻企业准备材料成本等负担。据统计,原来办理3个证平均需要1个月左右,改革后,只需填一张表格,填写20多项数据,平均3个工作日就能拿到“一照一码”的营业执照。
而“减权”,释放的却是加法效应。减少了行政壁垒,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解除制约创业创新的制度束缚,缩短了企业创办周期,激活社会创业环境。实质上,这也当成为“新常态”下保障就业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举措。对政府部门而言,建立监管信息大数据,达到“知一码而晓企业全貌”,也能提高监管效率。
“三证合一”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实施,也放出了某种信号:那就是在监管成本和市场主体的注册成本发生冲突时,要以服务人而非折腾人为导向,让政府部门围着企业转,而非企业围着政府转。在“互联网+”成为全面深化改革重要驱动的语境中,用对接“互联网+”节奏的“三证合一”为创业护航,也能反哺深化改革大局,毕竟“三证合一”也是“简政放权”的“升级版”。
当然也得看到,在对企业进行统一身份登记和赋号时,必然涉及信息共享平台的成本分摊等问题。这也需要理顺各部门在其中的权责分量;而避免在“三证合一”过程中出现“表面合一、实质分离”之类的变相抵制现象发生,也该建立“三证合一后评估机制”——自行或委托工商部门对“三证合一”的改革方式及绩效,进行持续监管,启动事后评估及追责,让“三证分离”善政落到实处。
有专家曾断言:“三证合一”将隆重地载入中国“政府机构优化”的改革史。其意义之特殊,由此可见一般。在此也希望,它在末梢能得以实打实的贯彻施行,最终也以其“加法效应”带动更多的改革迎难攻坚。(佘宗明)
冯创志:推“三证合一”要根除部门主义 2015-03-25 |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总理“工具箱”有哪些利... 2015-04-17 |
徐立凡:三证合一,政府自我革命的新注解 2015-05-04 |
让企业唯一“身份证”助力创业创新 2015-06-03 |
让企业唯一“身份证”助力创业创新 2015-06-03 |
让企业唯一“身份证”助力创业创新 2015-06-03 |
丁茂战:以群众“获得感”写简政放权“成绩... 2015-07-08 |
为创业创新清障搭台,让市场活力竞相迸发 2015-10-13 |
为创业创新清障搭台 2015-10-14 |
啃下改革硬骨头 下足落实真功夫 2015-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