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评论

时事

香港争议考题,请公开三大资料

邓飞
2020-06-04 10:39:22  来源:环球时报

  今年的香港新高中文凭试历史科中,有一道考题问考生是否同意“1900-1945年间,日本对中国利大于弊”。如此命题,引起全港甚至举国哗然。

  关于这条试题,作为香港的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有两点看法:首先,从命题技术来讲,这是一道完全不专业的试题。一般人未必意识到,考试命题其实是一门技术活,稍有不慎,不但对考生的知识水平无法作有效的评核,更严重的是会误导考生,继而持续影响以后的考生和教学。

  表面上看,既然问考生是否同意,在形式上属于开放性试题,即没有固定的立场答案,考生可以自行选择立场和论述,言之成理即可(这是香港高考常见的评卷要求)。但问题是,在20世纪上半段,日本对华关系的主旋律就是侵略!任何其他对华的友好行为,都不足以抵消这个国家行为的主调。换句话说,侵略之实已是史学界、国际法和社会大众的共识,并无任何可以讨论的余地。把一个毫无争议的主题,假扮成一条可争议的开放性题目,就等于变相设局引考生错答。更何况现在公布的情况是,居然有38%的考生选择支持“利大于弊”的立场来作答,请问选择这个立场的考生有可能拿到高分吗?如果不可能拿高分,只有反对才能高分,那么这就不是真正的开放性题目,这是欺骗考生;但如果能够拿到高分,那就涉及第二个问题了。

  其次,从历史教育的价值判断来说,这里所谓的“利弊比较”题目,其实模糊了道德是非的价值判断。所谓人命关天,数以千万计军民死伤于日本的侵略之下,这需要做非常严肃的道德批判,也需要在历史教育中引导和教授学生作出非常严肃的道德批判。

  历史教育,绝不仅仅是史料知识的灌输,绝不仅仅是分析技巧的训练,更要包含是非对错观念的培养,更要引导学生懂得对重大历史事件作恰当的道德评判,更要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生命有最起码的尊重和爱护。历史教育,既属智育,更是德育,也含情感教育。对侵略战争的批判,对人命伤亡的顾念,此等大是大非,又岂能以利弊论之。

  在此,笔者有两项呼吁:

  第一,公开三大资料。仅仅取消这条考试题目,是远远不足以殷鉴往后的。在此,恳请考评局公开三项资料:

  一是这道题目原定的评卷参考,也就是一般所指的标准答案,让大众可以了解,到底如何设定“利大于弊”可以高分的答案。

  二是这道题目的真实考生作答样本。香港的考试阅卷,除了依据评卷参考之外,一般会在全面改卷之前,先随机抽样少量考生的答卷,让评卷员们先行评改,确定从最高分到普通分数,再到低分数的样本标准,然后把评卷参考和这些作答样本,一并发给所有评卷员,开始全面评改试卷。因此,这种作答样本的重要性,不亚于评卷参考。

  三是这条题目不是一个出题员可以独断的,而是经过草拟出题、审题程序和最后校对等专业程序。那么请公开出题和审题过程中的相关会议记录,可以抹去相关人员的姓名,但必须让大众有机会去审视,到底这道题目是如何酝酿出来的。

  做到这三条,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能真正检讨错误。

  第二,重新重视价值教育。原本在新高中课程改革的初心中,价值教育与知识传授、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正如在香港的课堂教学常规中,在教案的教学目标设计中,肯定包含三大项目:知识概念、能力和价值教育,可是在十几年教改实践下,越发变成重视能力,尤其是所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漠视价值教育,诸如历史、通识等人文类学科,这种重“智”轻德的倾向,演变为大量所谓的开放性试题。

  不是说反对开放性试题,而是不要用一种对错本明了的伪开放式试题设计,最后造成了是非不必分、对错无所谓的道德相对主义,甚至是道德虚无主义的教育后果。恳请教育部门和考务机构,从课程到教学,再到考试,重新重视对学生的价值教育!

    (作者是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前主席)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