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宁夏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园,了解当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强贺兰山生态保护等情况。贺兰山地跨宁夏、内蒙古两个自治区,对于宁夏、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而山脚下的这两个特色田园综合体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既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增收,也实现了良好的生态收益,让当地老百姓吃上了“绿色饭”。习近平在考察中看山看水、看田看园,充分体现他对生态扶贫的看重,展现中国坚定绿色发展的信心。
当今世界,消除贫困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两大核心问题。然而,从现实中来看,生态环境和人民增收往往存在着许多矛盾。要么为了发展开山毁林、污染河流,引发空气污染、水土流水等严重生态危机,最终“竭泽而渔”;要么一味强调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忽视老百姓的生活问题,甚至导致致贫返贫的现象。
破除“生态返贫”怪圈,实现生态保护和脱贫致富良性循环,中国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将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生态扶贫模式。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等,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中国走出了一条保生态和促增收的精准扶贫之路。
中国森林草原区、生态脆弱区、深度贫困等地区高度耦合,这些地区不仅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生态扶贫的主战场。为破解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两难,让绿色释放更多红利,中国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双赢”新路。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扶贫被纳入“五个一批”扶贫工作中,政策上给予了许多倾斜支持。
2016年以来,中国在中西部22个省份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新增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全部安排给贫困地区,重点地区贫困户户均获得财产性收入9000元。中央资金累计安排140亿元,在贫困地区选聘1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老百姓在生态保护中既得到了合理生态补偿,也拓宽了增收渠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让更多贫困老百姓吃上“绿色饭”,受益稳定且持久,许多贫困地区因地制宜挖掘生态优势,发展绿色产业。截至目前,中国首批认定国家森林乡村7586个,依托森林旅游实现增收的贫困户达35万户,年户均增收3500元。全国新组建了2.1万个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吸纳120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依靠生态旅游、现代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生态扶贫带动中国4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绿水青山真正成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中国探索出来的生态扶贫的思路和做法,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对全球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