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脱贫致富关键在产业,产业选择关键在精准,产业扶贫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的事情。今年以来的考察调研中,他多次察看特色扶贫产业。在山西考察时,习近平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在陕西考察时,习近平夸奖当地群众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红寺堡镇考察的弘德村是生态移民村,近年来,弘德村一方面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种养殖业。全村724户从事养殖业,肉牛存栏1481头、羊存栏5989只,年收入740多万元。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35元,弘德村脱贫出列。不仅如此,该村积极引入企业从事纸箱包装业务,解决了一百多人就业问题,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成果。
的确,对于脱贫攻坚工作来讲,产业是基础支撑,也是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后,柞水木耳、云州黄花都“火”了起来。这些产品“火”了,背后的以产业促脱贫、谋致富脱贫思路方法也“火”了。实践证明,只要找准适合对路产业,脱贫攻坚工作就能事半功倍,群众致富就能水到渠成。
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脱贫直接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造血功能的长远之计。发展产业早已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竞技场”,近年来全国各地因地制宜、积极作为,产业脱贫成为了推进脱贫攻坚的一把“金钥匙”。比如,河北灵寿县车谷砣村依靠发展农家院、种植养殖实现全村整体脱贫。平利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小茶叶成了大产业;延安市立足资源禀赋,做大做强苹果产业,苹果成了带动群众致富的金果。可以说,哪个地方找到了适销对路的产业,哪里的扶贫的效果就好,哪里的发展就会进入快车道。
多措并举才能合力攻坚。要坚持示范引领,积极发挥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可以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让产业始终成为实现增收、促进发展的“源头活水”。要激发内生动力,切实将群众吸纳到产业扶贫链条之中,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实现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持续提升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也要做好后续帮扶各项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防返贫发生。
产业是致富之源、脱贫之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奋斗的起点,要实现农村的全面振兴,发展产业始终是第一位的,抓好了产业也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实现小康是千百年以来中国人的梦想。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当前,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发起总攻、最后冲刺、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咬紧牙关加把劲、只争朝夕加油干,紧盯产业谋工作,狠抓产业促落实,坚决啃下硬骨头,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