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当前,距离兑现承诺、成功收官,只有不到半年时间。贫困人口仍有500多万,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无论面临多少困难,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的硬仗,必须坚决打赢打好。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容易出现松劲懈怠、精力转移问题。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个别地方出现了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禁不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仍有发生,个别地区“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对于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夯实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的组织保障,用党的强大的领导力、执行力确保决战决胜。
进一步强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政治领导。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必须增强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亲力亲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研究破解难题,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不断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果。要精准施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数字脱贫、虛假脱贫,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充分激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骨干力量。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必须在全面从严的前提下,大力激发广大干部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气神。要继续做好保持贫困地区党政正职稳定工作,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把“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具体化,完善和落实干部待遇保障制度,推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拿出“战”的作风、“战”的行动、“战”的成效。着眼实战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抓紧对未参加培训的新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村“两委”成员和驻村干部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关心关爱基层干部、扶贫干部,格外关注身心健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对困难艰苦地区和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干部,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
持续筑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脱贫攻坚,归根结底要靠基层党组织发挥好“主心骨”作用,带领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要紧紧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持续抓好软弱涣散贫困村党组织整顿工作,特别是对未出列贫困村,“一村一策”落实整顿措施。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特别是挂牌督战的县,对村党组织书记不胜任不尽职的尽快坚决调整。着力推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作用,督促落实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落实激励保障措施和监督管理要求。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持续做好选派工作。加大“抓乡促村”力度,把乡镇班子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选优配强乡镇党委书记,及时充实乡镇扶贫力量,保持乡镇干部队伍相对稳定。
精准提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人才支撑。人才是脱贫攻坚的第一资源。贫困地区要走出发展困境,实现精准脱贫,既要靠资金、物资、技术等支持,更要靠契合本地需要的关键人才发挥能动性创造性作用。要想方设法推动急需人才向贫困地区基层一线集结,注重解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对贫困地区、特别是未摘帽县的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情况,分类摸底,釆取柔性流动、健全人才帮扶协作机制等途径,抓紧补上缺口。要从职称评审、工资福利待遇、人才成长空间等方面入手,落实和创新有关制度措施,解决人才难留问题,让更多人才在贫困地区留得下来、作用发挥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