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配合三里河整体景观改造,周边各胡同统一制作安装了古色古香的指示牌。
▲全长660米的河道上架起10余座小桥,游客们在小河两岸自由穿行,仿佛置身在江南水乡。
▲为保持河道水质清洁,三里河两岸不但安装了整套的雨水回收净化装置,还在河道中种植多种水生植物,构建完整生态系统。
▲三里河沿线共有文物古建26处,其中不少都是会馆和戏楼。历史上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商贾文化和梨园文化。
▲自从4月底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前门三里河每天都是人流如织的景象。这其中既有搬迁的老居民,也有闻讯而来的市民游客。
◀利用地势落差打造的若干小瀑布,将公园水道自然地划分为几大景区。
▲通过合理规划,本次改造对街巷原有树木进行了最大限度的保留。不少老住户都是循着当初院内的老树寻找自家的位置。
▲造型古朴的凉亭与周边白墙灰瓦的民居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改造前的前门三里河地区房屋破旧,生活基础设施落后。
文/本报记者 于丽爽 图/本报记者 孙戉
“祖祖辈辈传下来就叫三里河,可谁也没见着啊!没想到让我给赶上了!又有河又有水,瞧这景儿,真是做梦都想不到!”家住前门青云社区的侯大爷,每天在三里河遛弯,听到游客打听三里河的事儿,他总要上前滔滔不绝说一番。
难怪侯大爷激动。这三里河,形成于1437年,那可是明代的事儿。到了清朝中晚期,一是不再作为泄洪通道使用,再加上人口增加需要地方盖房子,三里河就被填埋了。没想到,过了几百年,三里河水景重现!
从鲜鱼口往东,就是故道上复建的三里河。
河道弯弯曲曲,水里芦苇摇曳。岸边老树独立、花团锦簇。树荫下,灰色的四合院、铺着石板的胡同,清幽宁静。
今年4月底,施工围挡一拆,人们惊喜地发现,就在前门楼子东南方向,历史记载中的三里河原景重现。
保护前门地区历史风貌,为什么要恢复三里河?
“这条河对前门地区太重要了,没有它,前门的故事说不清楚。”承担前门地区历史风貌保护与发展重任的天街集团相关负责人段金梅介绍。
北京北城的胡同,都是东西走向。南城的胡同,比如草厂地区,都是南北走向。唯独到了三里河,变成了扇形或弧形分布,甚至河西头长巷头条里的院子都是歪的、斜的。这,都跟三里河有关。
“当时的人们夹河而居,河道是弯弯曲曲的,河两边的房子,就以河道为中心,向两边散开,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三里河项目设计师之一的赵滨松介绍,三里河奠定了今天前门地区的城市肌理。
不但如此,前门地区的市井民俗文化也跟三里河紧密相连。“比如鲜鱼口,就是当年从河里打鱼、卖鱼的地方。芦草园,就因为当年这里盛产芦苇。”赵滨松说,三里河地区,当年多戏园子,梅兰芳等戏曲名伶,多居住于此。如今,三里河两岸,还留有众多的会馆、寺庙、道观等,只有恢复了三里河,才能讲清这些故事。
2016年8月,三里河绿化景观项目动工。北起西打磨厂街,南至茶食街,西起前门东路,东至长巷二条、正义路南延。总长约900米。
香椿、国槐、榆树、旱柳……项目保留了原有的老树38棵。拆大杂院时的木头、老石料,也被用在了河道设施建设中。两岸,还设计了青铜色铭牌,把有关三里河的历史记载都写在上面,增加文化底蕴。风格上,三里河也和前门当年作为平民区的整体风貌保持一致,清新、朴实。
两岸文物的修缮、胡同历史风貌保护工作还在继续。
三里水巷绕前门,这美景,还会越来越美。
三成来京游客热衷胡同游 四合院入住率超过... | 2014-05-12 |
北京地标特色景观餐厅推荐 | 2014-05-12 |
北京国庆65周年免费免票公园名录 | 2014-05-12 |
12辆铛铛车“中轴线”开跑 原汁原味再现... | 2014-05-12 |
北京中轴线沿线修缮 再现三处历史文化景观 | 2014-05-12 |
两岸同迎春 回乡就像“前门走后门” | 2014-05-12 |
北京“铛铛车”观光2线下周开通 途经故宫... | 2014-05-12 |
北京明天新增一条仿古“铛铛车”线路 配双... | 2014-05-12 |
大寒过了就是年 | 2014-05-12 |
北京前门胡同整治启动 将再现“水穿街巷”... | 2014-0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