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高层日志-正文
有感于李克强总理三赞基层干部讲真话
//www.workercn.cn2014-08-18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更多

  四、越是在灾难困苦面前,就越需要党组织的凝心聚力和亿万民众的众志成城。

  同时,我也关注到,有人对震级不高伤亡人数过大,表示质疑。

  云南地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带的东南侧,是主要的受力区域,是我国地震最多、震灾最重的省份之一。据地震局统计,20世纪中国大陆23.6%的7级以上大震、18.8%的6级以上强震发生在仅占全国国土面积4.1%的云南。

  本次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2公里,属浅源地震。可以对比的是2012年9月7日昭通彝良5.7级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四川芦山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而2010年4月14日导致至少2698人遇难的青海玉树7.1级地震,以及汶川8.0级大地震,震源深度均是14公里。

  鲁甸山高坡陡谷深,震区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265人,是云南省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7人的2.3倍。房屋抗震性能差。鲁甸2003年发生地震后,县里就出台过补助抗震房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村民新建抗震房屋,县里给予每户1万元补助,但由于当地群众收入水平较低没有推广开来。符合要求的抗震房要十几万元,1万元的补贴在村民看来是杯水车薪,根本投入不起。一位基层干部算了一笔账,60平方米的抗震房,仅圈梁和构造柱就需要2万元,山区农民建房的交通成本和人工费用比平原高,每平方米需1000元至1500元,最少投资6万元。而且农村家庭生产要求大于生活要求,建房面积往往大于60平方米。鲁甸县2013年农民人均年收入为4300元,近60%的农民每日生活费不到7元。平时很难意识到抗震房关键时刻会起到救命作用。村民们不舍得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盖抗震房。地震中镇政府、公安派出所的房屋均变为废墟,可见其财力之弱。

  2012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印发了《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乌蒙山片区“2010 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分别为 7195 元和 467 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24. 2% 和 7. 5%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12939 元和 3248 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67. 7% 和 54. 9% 。 城镇化率 24% ,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昭通11个县有10个是国家级贫困县。这次地震中,按照国家二级公路抗震要求设计施工的80公里昭巧公路,一样发生了坍塌,约20余车辆被埋,造成人员伤亡,切断了救援的生命线。震后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引起的山体滑坡、淹埋村庄是造成这次人员伤亡多的重要原因。

  199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记一次大型的泥石流》就是以会泽县蒋家沟1977年7月27日爆发的一次大型泥石流,作为中学生科普说明文的范文,文中列举了解放前泥石流的频发和危害及解放后泥石流治理取得的明显成效。2004年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后被改编为电视剧获“飞天奖”、“金鹰奖”,改编拍摄为电影被柏林电影节、多伦多电影节、釜山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邀请参展。作品正是源于作家夏天敏对昭通干部群众千方百计与贫困作斗争生动实践的真实写照。可见,乌蒙山区生态之脆弱,治理之艰难,人民可歌可泣之奋斗精神。

  家乡云南是全国自然灾害较多的省份,旱灾、震灾频发,十年九灾,让人揪心。家乡人民心存 “地震灾情直通中南海,群众安危情牵党中央”的国家感恩情怀,欣慰省委省政府“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扎实作风,通过鲁甸抗震救灾在云岭大地上撑起了“六个前所未有”的坚强脊梁。

  可喜的是,我看到了近年来在全省4600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云南省GDP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13%,高于全国5.2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列全国第4位、西部第2位。中国万亿GDP俱乐部迎来第24个新成员,也是2012年唯一的新成员。素有业内“全国居民收入幸福指数”之称的GDP含金量,云南2013年排名全国第5。2014上半年云南GDP同比增长8.4%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上半年云南出口增速居全国第一。以昆明为中心,将曲靖、玉溪、楚雄四州市的产业聚合发展,让农民进城,把工业上山上坡。手笔之大,效果之好,三年把省会城市的经济辐射功能直接扩大了一倍,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引擎。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把云南建设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

  震中鲁甸与我家乡曲靖同属乌蒙山区,1936年2月,长征中的红二、六军团来到这里。红军经过四渡赤水和土城之败后,兵力大减,到红九军团长罗炳辉将军的家乡彝良、鲁甸、巧家、宣威、马龙一带进行扩红,仅在会泽县就一次扩军1 300多人,筹款10万银元。后有了毛泽东主席《七律•长征》的完美收官。

  面对灾情和救灾,泪已流干,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回放震后“二七”14个日日夜夜的惊心动魄,灾区干部群众体会最深的一句话——理解、信任 、聚力,就是最好的赈灾。作为震灾中的一员,我仿《七律•长征》之韵律,向关心参与家乡赈灾的各界人士,向伤痛和感动中的父老乡亲,

  向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致以崇高敬意。

  七律•赈灾

  (一)

  总书记救人第一,滇东高原灾情疾,

  七千里飞奔驰援,牛栏江边堰塞急,

  龙头山上余震密,总理滑倒接地气,

  浊水洗手本清廉,中国梦唤人心齐。

  (二)

  人民不怕天缺眼,地动山摇只等闲。

  鲁甸震中疾步忙, 龙头山上走泥丸。

  牛栏江急堰塞险,滇东高原夏日寒。

  莫愁生还衣粮短,总理到后梦可圆。

  (文章采用了法制日报社记者刘百军及家乡消防官兵、县乡干部提供的素材,一并致谢。)

1 2 3 4 共4页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