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经济观察)述评:中国经济没有意外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 吴济海)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年会全会致辞时表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在全世界关注中国经济前景及其影响的背景下,李克强的讲话明确向世界传递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给全球市场以稳定预期。
这两天,随着2014年GDP等数据的发布,中国经济放缓的话题占据了不少海外媒体的显著版面,引起海外市场、研究机构的关注和分析。有的预测中国经济将继续下滑,有的担忧中国经济放缓将拖累全球经济。
李克强在达沃斯期间还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事实上,客观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及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预期目标之内,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没有什么意外发生。
据官方公布,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实现了去年定下的“7.5%左右”的增长目标,这一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是最高的。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整体运行平稳,呈现出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2014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国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过去年初制定的1000万目标。同时,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75,比上年缩小0.06。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也取得重要进步。2014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8.2%,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当然,海外市场的担忧不无道理,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这既有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也有中国内在的经济规律。但可以判断,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不会有大的意外发生。
中国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二,基数大,即使是每年7%的增长,年度的现价增量也达到8000多亿美元,比5年前增长10%的数量还要大。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并努力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将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商机。
2015年新年伊始,中国社会呼吁多年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终于“破冰”,海内外舆论普遍给予肯定。
中国改革啃下这一硬骨头,给世界以启示,一是中国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公平和普惠,更多的百姓将从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公平受益,社保、医保、教育等制度保障的健全,将让老百姓敢于消费,巨大的内需市场将为中国发展带来强大拉动力,这也是世界的机会。二是中国改革决心毫不动摇,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这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最大红利。
近几年,中国经济总体虽然总体放缓,但中西部省份的增长普遍高于东部地区。中国幅员辽阔,发展程度不一,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将为中国更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世界带来更大市场。
上个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提出,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在更大范围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将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各国投资者挖掘出源源不断的富矿。“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无疑是持续利好。
2014年,中国经济还有一大变化,就是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中国还将继续鼓励企业特别是优势产业“走出去”,这将为投资对象国创造就业岗位,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广大的投资对象国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轰动全球,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市场的潜力和创业者的力量。近两年来,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有9亿劳动力,7000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亿万人的创造力被激活,就会有更多“阿里巴巴”的出现,也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永不熄火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