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多点突破、领先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提供了活力和动力
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同时结构更趋优化,动力更加充沛,展现出良好的韧性、充足的潜力和较大的回旋空间。
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经济体制改革却快马加鞭,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着眼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打出一系列改革重拳。正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保障了中国经济快车换挡不失速。
一年多来,经济体制改革紧锣密鼓、好戏连台。
——改革,剑指体制积弊。
财税体制在国家治理中始终发挥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虽经多次调整和完善,但始终未触及深层次矛盾。政策上的修修补补已经无法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来一次制度上的创新和系统性的重构势在必行。2014年7月,中央政治局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三项重点任务。
按照财税体制改革思路和部署,在助推结构调整、激发市场活力、特别是为现代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松绑提速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营改增试点进一步扩大到铁路运输业、邮政服务业、电信业,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在全国范围实施,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等。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总体方案进入系统设计阶段,对一些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过高、与普通员工差距过大,一些央企负责人在“职务消费”中大量报销个人费用等饱受诟病的问题首先开刀。2014年8月,中央决定,对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不合理的、偏高过高的收入进行调整,对其公务用车、办公用房、业务招待、国内差旅等设置上限标准,严禁用公款支付企业负责人应由个人承担的消费娱乐活动等各种费用。一系列强有力改革措施出台,力求从源头上堵住国有企业存在的“四风”漏洞,态度之坚决,措施之果断,凸显中央除顽瘴、克痼疾的坚强决心,被老百姓称为“大快人心之举”。
——改革,向市场要活力。
经济体制改革的首场大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且力度空前,国务院重点围绕投资和生产领域,累计取消下放7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改革商事制度实行“先照后证”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从推动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企业服务“一张网”,到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一项项改革举措直指“审批多”、“审批难”顽疾,释放简政放权的强烈信号。
药价、油价、气价、水价、票价……多年来,一提到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价格问题,政府有苦衷,企业有难处,百姓有吐槽。打破行业垄断壁垒,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成为这轮改革的重头戏。国务院抓住有利时间窗口,着力以改革为统领,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陆续放开电信业务、非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等26项商品和服务价格,放松铁路运价管制,推行居民生活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启动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更加符合市场规律、更加灵敏的价格机制逐渐成形。
被寄予厚望的金融改革,去年以来在放开市场准入方面迈出坚实步伐。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国务院审慎把握、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扩大同业存单发行主体范围,有序放开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首批5家试点民营银行获准筹建,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沪港通”正式启动,资本要素的市场化迈出重要一步。
——改革,为未来蓄动力。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世界各国争相调整、适应,抓紧实施必要改革。顺应时代潮流,立足中国实际,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培育和注入新动力,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已势在必行。
以问题为导向,中央加快了科技体制改革步伐:针对科技计划碎片化、科研项目取向聚焦不够等问题,出台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针对科技资源配置分散、科研设施重复建设等问题,决定将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针对院士遴选过程中存在的行政化、功利化等问题,着手改进完善院士制度;同时,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选择部分中央级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改革试点……一揽子科技改革方案的提出,必将推动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为代表的新兴生产力崛起,为中国未来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改革,为发展拓空间。
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发展农业面临的形势发生新变化,如何通过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用市场机制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潜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新的时代命题。
2014年,党中央启动了农村承包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三块地”的改革。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强调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部署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强调绝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作为开放型经济大国和国际经济体系积极参与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积极作为,更多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智慧,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引领国际合作方向。
党中央牢牢抓住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战略机遇期,确立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连续打出了组合拳: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深化以备案制为主的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提出推动建设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倡议……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总体战略,对未来中国对外开放格局进行顶层设计,不断培育竞争新优势。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改革之姿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正冲开一切阻碍发展、束缚活力、抑制创新的藩篱,让一切财富的源泉涌流,让一切创新的能力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