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高层日志-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吕梁山区看望深度贫困群众并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纪实
//www.workercn.cn2017-06-24来源: 新华社
分享到:更多

  新华社太原6月24日电题:最深的牵挂 最大的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吕梁山区看望深度贫困群众并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纪实

  新华社记者 霍小光

  夏至时节,三晋大地充满生机和希望。6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考察工作,专程前往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调研。

  总书记始终牵挂着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每到一地考察,他都要亲眼看一看身处贫困地区、生活贫困的群众情况到底怎么样了,脱贫攻坚政策是不是精准落地了,乡亲们摆脱贫困还有什么难处和要求。

  这一次,总书记把目光投向了深度贫困地区。

  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强调要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如期迈进全面小康的新时代。

  “要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乘坐的中巴车拐下省道,沿着崎岖的山路驶向赵家洼村。

  赵家洼村所处的吕梁山片区,深度贫困和生态脆弱相互交织,是山西省脱贫攻坚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

  去年在青海考察脱贫攻坚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就差吕梁还没有去了。那里脱贫攻坚难度很大,一定要实地看一看。

  一片黄土裸露的山地旁,映入眼帘的是依山而建的一间间土坯房。一些村民外迁后废弃的房子已十分破旧,有的墙体开裂、屋顶塌陷。

  山大沟深,土地贫瘠,生存环境恶劣,是赵家洼村给人的第一印象。

  总书记走进村民刘福有家。

  “来,咱们拉拉话。”习近平坐在炕沿上,招呼老两口在自己身旁坐下。

  “家里的地还种得动吗?”“今年旱情严不严重?”“孩子们在外面打工能帮助你们吗?”习近平详细了解他家的情况。

  刘福有两口子已年逾古稀,92岁的老母亲与他们生活在一起,5个孩子成家后都搬出了穷山沟。

  “去年全家收入不到7000元。种粮收入只有500多元,大部分是种粮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刘福有说。

  “对这家贫困户,下一步准备采取什么脱贫措施?像这种情况县里还有多少?”总书记问当地干部。

  “他家主要是‘三保障’问题比较突出。生产生活条件差。准备采取易地扶贫搬迁的办法。这种情况全县还有115个自然村、3537人。”县委书记王志东回答。

  “搬迁要花多少钱?新的住房多大面积?搬出去以后做些什么?”总书记问得特别细致。

  总书记说,现在党中央对农村农民的政策都是“给予”,就是要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总书记一连走访了3户农家,详细察看他们的生活环境,询问家庭收入支出和致贫主要原因,了解脱贫计划和稳定增收的可行性。

  来到村里唯一的水井旁,总书记登上用石块垒起的井台,仔细察看水位。随后,他来到农田边,蹲下,察看玉米和芸豆长势。

  “因为干旱,庄稼矮小,产量很低,村民们靠天吃饭。”村支书马玉印告诉总书记。

  总书记风尘仆仆到这里来,就是要看最贫困,根治最贫困。

  4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履新伊始,就前往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顾家台村看望贫困群众。

  4年多来,访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地震灾区到祖国边陲,不顾路途遥远,不顾穷山恶水,总书记走村入户,把党中央的关怀送到乡亲们的心里,把群众心愿转化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刘福有家的窗户上贴着一副对联——“人人共向核心聚,户户跟随国运兴”,在这个土黄色调的村子里显得格外夺目。赵家洼村的乡亲们用这种方式诉说着脱贫奔小康的强烈愿望,表达着对党的感恩之情。

1 2 共2页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