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高层日志-正文
李克强在第十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全文)
//www.workercn.cn2017-06-28来源: 新华社
分享到:更多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中,中国经济之所以保持平稳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包容性不断增强。我们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顺应经济全球化和新工业革命大趋势,在发展战略上体现包容,在体制机制上保障包容,在政策举措上促进包容,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包容性增长之路。当然,我们还在探索之中。

  我们坚持把就业置于发展优先位置。就业是包容性增长的根本。没有比较充分的就业,就谈不上包容性增长,增加收入、创造社会财富也就成了无本之木。中国有9亿多劳动力,每年有1300万左右大中专毕业生,还有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向城镇转移。我们把就业作为衡量经济运行状况的关键指标,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扩总量、抓重点、扶弱困。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大学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帮助去产能分流职工、城镇困难人员、残疾人等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过去几年,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有国际权威机构进行多项发展指标综合评估,将中国就业表现列为世界第一。同时,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速保持同步,基尼系数逐步缩小,中等收入群体稳步扩大。这对一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也是对包容性增长的重要贡献。

  我们持续扩大全社会创业创新参与度。这也是拓展就业渠道。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是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要义,也是当代中国创业创新的显著特征。近年来,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厚植社会创业创新沃土,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中国的创业创新,是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不仅企业和科研单位在推进“双创”,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加入进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2014年我们提出“双创”以来,三年间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超过4万家,其中新登记企业近1.4万户,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今年5月份每天新登记企业更是达到1.8万户。中国的创业创新,是各类主体协同推进的。我们打造开放共享的“双创”平台,各类创新主体携手合作,线上线下良性互动,聚众智、汇众力,使创业创新的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前些天,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发布了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列第22位,较2013年上升13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中国的创业创新,是人民群众普遍受益的。我们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方式,促进了其快速健康发展。这不仅便利了百姓生活,也增加了大量就业岗位。在去年全部新增就业中,新动能的贡献率达到70%左右。“双创”让更多人有了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拓宽了社会纵向流动通道。中国的创业创新,有力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和竞争力提高。“双创”推动了新兴产业迅速发展,使很多传统产业焕发生机,壮大了发展新动能。去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5万亿元,增长速度超过100%,有6亿人参与分享。中国的创业创新,因其“众”而成其快、成其势、成其强,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有效途径。

  我们不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温饱、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民生问题很不容易。通过艰苦努力,中国建立起了覆盖全民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义务教育三张保障网。我们瞄准中低收入人群特别是贫困人口,想方设法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实施农村脱贫攻坚、城镇棚户区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过去30多年,中国有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计划到2020年使剩余的4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中国曾经有约1亿人生活在城镇棚户区,过去8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6万多亿元,改造棚户区房屋3000多万套,让8000多万居民住上新楼房,这相当于一个较大国家的人口总量。中国的包容性增长,使人民群众生活更好、更有尊严,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活力、更可持续。当然,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推进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 2 3 共3页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