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王铎 漫画
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联合制定《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6日正式公布。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力争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与居民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推进签约医生团队与居民或家庭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契约式服务关系;在签约服务起始阶段,应当以老年人、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长期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人群为重点,逐步扩展到普通人群……这是去年11月底国家卫计委出台推行家庭签约医生规划时,为国人描绘的美好蓝图,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对此进行重申,从更深层面进行部署和安排,是国人梦寐以求可享受的较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梦想更进一步,值得为之期待、兴奋和鼓舞。
但冷静思考,就我国现有医疗资源、国人医疗卫生消费习惯以及医生服务理念等来说,要想让国人届时能够切实享受到真真正正的家庭签约医生应有的较高医疗卫生服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目前看至少还应过这样“四道坎”。
医疗人才不足“坎”。客观而言,如果要让现有的医疗人才(总量、分科人才等),进一步深入到居民家庭提供家庭签约式家庭医疗卫生服务,很显然各级各地尤其是基层现有的医疗人才是远远不够的。或者说按照现有的医疗人才总量和家庭医疗服务需要的全科式医疗人才类型,硬性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届时提供的家庭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将达不到应有的起码要求。
群众就医习惯“坎”。就现有居民希望得到的医疗服务资源愿望看,虽然人们希望得到更多更全面的医疗服务,但也不能忽视的是,人们还是习惯于到各级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服务的居多。一方面,这是长期以来的习惯使然;另一方面是对现有的医技水平尤其是基层医技水平不太放心;三是在长期以来医患关系紧张情况下,人们认为到相关的医疗机构接受服务更稳妥,直白一点说就是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更有把握进行维权。
医生服务思维转变“坎”。长期以来,尤其是在医疗资源总体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虽然通过各方面的综合措施,医生尤其是基层的医生们为民服务思维得到了很大的加强,但实事求是讲,还是习惯于坐在医院办公室内提供医疗服务的居多。而按照此次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普及“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模式,以后这些医生不但要坐在医院办公室为群众服务,以后恐怕需要有更多时间得放下身架、深入到群众家里提供服务,如何实现这一角色转变,尤其是服务思维的转变,是一个亟须直面和有效解决的问题。
全面扎实的医疗分级“坎”。目前,我们的医疗分级正在加紧实施,比如在很多地方省级的卫生医疗机构不再开门诊输液等。但从整体来看,一方面是这样的或类似的门诊分级制度还不够深入、面还不够大,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另一方面,就群众看病来看,还没有形成习惯性的大小病分级诊治的习惯,一有病还是习惯于到大医院看病的居多。这都不利于或掣肘“家庭签约医生”制度的有效推广和实施。
当然,可能的难题还有很多,但这足以说明,普及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就现有需迈过的这“四道坎”而言,还需要国家等有关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抓紧予以配套和解决。比如第一,要进一步加大基层医疗人才尤其是全科医疗人才等优秀医疗人才的培养和供给;第二,要加大签约家庭服务的意义、作用等宣传,让普通群众积极支持、参与家庭医疗签约服务工作;第三,强化医生职业道德和服务观念教育和转变,让更多的医生愿意、积极接受“家庭医生”这一新角色,并愿意积极为此努力和付出;四是继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让分级诊疗等为“家庭签约医生”制度普及和推广的相关基础医疗制度和工作落到实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发言摘编 | 2014-01-06 |
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 | 2014-01-06 |
追寻英国《大宪章》的源与流 | 2014-01-06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 | 2014-01-06 |
青年的价值困惑源自何处 | 2014-01-06 |
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 2014-01-06 |
政府工作报告 | 2014-01-06 |
政府工作报告 | 2014-01-0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 | 2014-01-06 |
电商进村还需迈过多道坎 | 2014-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