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幻灯片-正文
如何培养集聚人工智能高端人才
李辉 王迎春
//www.workercn.cn2017-11-16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我国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的现状与挑战

  从国家层面来看,人工智能人才的分布与教育基础、企业数量、投资情况等紧密相关。在总量方面,美国优势明显,而高端人才则集中于美国、德国和英国。美国之所以能聚集全球最多的人工智能人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达的科技产业和雄厚的科研实力。据各方统计,美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量的40%多,其中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IBM和英特尔等企业,更是整个行业的引领者。同时,美国拥有包括卡耐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等数十家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科研院所。随着美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硅谷所在的加州,有着金融、媒体产业优势的纽约以及拥有人才优势的波士顿都成为了重要的人工智能中心。

  综合各方面研究报告,中国人工智能人才总量仅次于美国,但是高端人才较少,原创成果较少。中国人工智能人才主要集中在应用领域,而美国人工智能人才主要集中在基础领域和技术领域。美国在芯片、机器学习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无人机、计算机视觉与图像等领域的相关人才都远远超过中国。

  我国的人工智能科研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产出和实力,但原创性和有影响力的成果较少。我国在中文信息处理、语音合成与识别、语义理解、生物特征识别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国际科技论文发表量和专利居世界第二,部分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2017年年初,由美国人工智能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组织的人工智能国际顶级会议AAAI大会,中国和美国的投稿数量分别占31%和30%。据统计,在2013年至2015年SCI收录的论文中,“深度学习”或“深度神经网络”的文章增长了约6倍,按照文章数量计算,美国已不再是世界第一;在增加“文章必须至少被引用过一次”条件后,中国在2014年和2015年都超过了美国。2017年的顶级人工智能会议NIPS(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神经信息处理系统进展大会)录用文章600多篇,中国各高校共入选20多篇,而纽约大学就有10篇入选。

  我国的人工智能人才有以下几个特点:

  年轻生力军为主,资深人才短缺。据分析,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在28岁至37岁年龄段的占总数的50%以上。相对而言,中国48岁及以上的资深人工智能人才占比较少,只有3.7%,而美国48岁以上的资深人才占比16.5%。这也是中国当前需要引进大量海外高端人才的原因。

  科技公司表现强劲。从国内来看,核心科技公司占据了大部分人才资源。相关数据显示,国内人工智能人才主要集中在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科大讯飞等多家科技领军企业中。其他两类企业也吸纳了大量人才,一是不断涌现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二是将人工智能融入自身业务的企业。跨国公司如微软亚洲研究院等,仍然是优秀人工智能人才的优先选项。

  高校仍有很大吸引力。尽管面临领军企业的人才争夺,国内高校对人工智能人才仍有很大的吸引力。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有10.7%的人工智能领域从业者曾在高校或研究所工作过,低于美国的26.7%。

培养集聚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的对策建议

  培养和集聚人工智能高端人才,要根据人工智能发展规律和趋势,加强顶层设计,综合施策。

  科学建设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在美国、英国等人工智能发展高地,著名院校大多设有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而在中国,人工智能专业多分散于计算机和自动化等学科。建议按智能科学范畴建设一级学科,保持弹性和包容性,灵活设置二级学科。适当增加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招生名额,多渠道筹措培养经费,加强人工智能研究的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深度交叉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在重点区域打造优良的学科生态系统。可以借鉴伦敦的相关经验,在北京、上海等高校和学科丰富的地区,打造智能学科群。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把增强人工智能素养贯穿于整个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培养各类综合人才。

  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新培养模式,发挥领军企业的人才培养作用。鼓励企业创办研究机构,与学校联合建设实验室,培养人才。针对中国研究机构散而小的问题,成立公私合作的国际化、实体性、规模化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鼓励研究人员在高校和企业之间流动。鼓励创业创新,促进人工智能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鼓励精准引进一流人才,鼓励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引进人才。引导国内创新人才、团队加强与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研究机构的合作互动。积极引进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加大研究合作的国际化水平。制定专门政策,实现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精准引进,支持企业和高校联合引进世界一流领军人才。重点引进神经认知、机器学习、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国际顶尖科学家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抢抓新一轮海归人才潮机遇。大量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海归成为中国人工智能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势头强劲、市场广阔、资金充沛,要积极吸引海外相关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共同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者:李辉,系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迎春,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1 2 共2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