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文艺理论方针
清明节已过,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此时正是百花齐放而欣欣向荣的时节。“学习经典”本期就应景学习习大大多次在讲话中提到的一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比如,2013年4月7日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各国联系紧密、利益交融,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
一花独放不是春 孙旭东(书)
又比如,2014年3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上,习近平主席谈道: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句话由何人首次题写已不可知,目前能查到的最早记录,是出现在明代《增广贤文》的收录中。诗句意思是很平常的: 一朵花开不能说明春天到来,百花齐放才意味着春的旺盛。 ——然而“百花齐放”这个成语却不平凡,这长期以来都是我们国家极为重要的文艺方针,甚或说,它是我们民族长久以来的文明形态。
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应该成为党和国家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指导方针。这就是著名的“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此成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事业的重要指导方针。
而现在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之成立,也是由毛泽东同志1951年为其前身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口号开始的。这说明,这所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艺术科研机构,就在旗帜性地传递着新中国文化艺术界“百花齐放”的精神主旨。
文学艺术和思想文化 领域“百花齐放”的道理,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考验着时代精神、体现着文明进程的历史命题。
春暖花繁壮国风 王奇寅(绘)
安立志:文化的一元与多元 | 2012-01-12 |
协同创新势在必行 | 2012-01-12 |
引领教师成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 2012-01-12 |
推动完善全球治理机制 | 2012-01-12 |
习近平:风好正扬帆 | 2012-01-12 |
文明互鉴:中欧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 2012-01-12 |
中拉合作打造“立体升级版” | 2012-01-12 |
亚投行折射出美国战略心病 | 2012-01-12 |
培养做好“两个经常性工作”明白人 | 2012-01-12 |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 2012-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