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滚动-正文
把学习贯彻“四个全面”引向深入的若干思考
肖冬松
//www.workercn.cn2015-06-24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更多

  

  「讲座全文」

  “四个全面”是继“中国梦”之后习主席提出的又一个具有全局性、总体性的重大命题,是习主席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标志性成果。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核心的就是学习贯彻“四个全面”。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把学习贯彻“四个全面”引向深入,我谈四点看法。

  一、从基本内容看,要深刻把握“四个全面”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点”与“面”的关系,在认清每个“全面”的历史发展和具体内涵的基础上,着力把握“四个全面”的形成过程及其整体联系。

  首先要看到,“四个全面”中的每个“全面”都不是一时提出来的,而是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和丰富内涵。

  第一个全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生活比较稳定、宽裕的一种社会状态。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借用“小康社会”来描述和界定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其中有三个基本指标:一是解决温饱问题,这在1987年前后已经解决;二是到2000年前后,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三是到2050年前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2000年前后,我们完成了小康指标。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经过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下一步怎么办?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要紧紧抓住20年时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把目标任务拓展为五个方面。在这些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根据形势发展,明确提出并深入阐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这个战略目标的鲜明特点是突出强调了涉及人群和领域的“全面性”。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这个“全面”,一方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绝不能让一人一地掉队,特别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苏区老区的百姓群众,要让全体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还有一方面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同时根据这五个基本领域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指标和任务要求,充分体现了涉及领域的全面性。

  第二个全面是“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推动社会发展最深厚的动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总体规划,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制度创新新时代。

  从1993年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我国改革开放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着与过去相比更大的机遇、风险和挑战。所谓进入攻坚期,主要是针对问题而言的,当前存在的问题有两个鲜明特点:一个是,面临的都是深层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习主席曾生动地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好吃的肉都已吃掉,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既然是深层问题,进行一般的改革是不行的,必须要深化改革。另一个特点是由第一个特点派生出来的,由于面临的都是深层问题,因此,这些问题关联度强,盘根错节。关系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相互交织,相互缠绕,以至于解决一个问题,就会牵动十个问题。这个特点决定了现阶段的改革不是针对某个问题的“点”的改革,而是针对“面”的整体性改革,是全面的深化的改革。习主席明确指出,我们不是要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另外,当前我国改革不仅进入攻坚期,还进入深水区。既然进入了深水区,仅仅依靠改革开放之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就不行了,必须要对改革进行深度研究、全面筹划和顶层设计,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涵。

  正是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并列一起,共同作为奋斗目标。2013年11月,我们党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如何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重大决策和重大部署。比如,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等;另外,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等方面,具体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是改革进程本身向前拓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

  第三个全面是“全面依法治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依法治国高度重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一个星期,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后来这四句话被写进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成为法治建设的16字方针,新时期的法治建设开始启动。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任务,法治建设全面推进。此后,党的十六大强调,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并认为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所在。党的十七大强调,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八大对这些法治思想和法治实践进行了总结提升,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当然,党的十八大在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只是提出了一些原则性观点和要求,并没有展开。2014年10月,我们党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讨这个问题,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这些新观点新思想新举措,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了更加系统完整的规划,对治国理政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入准确的把握。

  第四个全面是“全面从严治党”。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管在什么时期,都把党的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狠抓自身建设,取得显著成果,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新问题。概括地说,新形势下,党面临着长期而复杂的四种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着突出而严峻的四种危险即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五大建设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四种能力即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增进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围绕这个目标,提出了八项任务。关于党的建设的任务,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报告都是写了五个方面,党的十七大写了六个方面,而党的十八大写了八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后不到一个月,中央就制定出台了八项规定,发出了正风肃纪、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2013年6月,在全党部署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按照习主席的说法,以解决问题开局亮相、以正风肃纪先声夺人、以专项整治寻求突破,对“四风”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取得了明显效果。这以后,习主席又在许多重要场合着重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问题,提出了好干部五条标准、三严三实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为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2014年10月,习主席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并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第二,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结合;第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第四,坚持从严管理干部;第五,持续深入改进作风;第六,严明党的纪律;第七,发挥人民监督作用;第八,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这些观点、要求和举措,把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认识和实践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上面讲了每个“全面”的历史发展、丰富内涵和战略意义。要看到,“四个全面”以每个全面为基础,但又不等于每个全面的机械相加。它作为一个整体,有其形成发展过程,也有其自身的内在联系和丰富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三部分的标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实际提出了两个全面,这两个全面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思考和统筹,实际提出了三个全面。关于这一点,习主席在谈到这次全会作出的《决定》时指出,全会《决定》的起草突出了五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个就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工作部署,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

  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习主席在江苏调研时把这“三个全面”和在2014年10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的“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联系在一起,第一次提出了“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思想。习主席说:“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此后,习主席又在许多重要时机和场合多次阐述“四个全面”。据不完全统计,从“四个全面”首次提出到目前为止,习主席先后20余次提到并阐述了“四个全面”,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次:

  一是2014年12月31日习主席在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表述,把此前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改成了“全面依法治国”,去掉了“推进”两字,使“四个全面”在表述上更加简洁精练。

  二是2015年1月23日习主席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我理解,这里所讲的总体谋划主要指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这里所讲的“牛鼻子”,指的就是“四个全面”。这一论述为我们理解“五位一体”总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三是2015年2月2日习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段讲话不长,但意义重大,着重阐明了两项内容:一个是,“四个全面”不仅是重大战略思想,还是战略布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定位。另一个是,准确揭示了“四个全面”的整体联系,即“四个全面”是一个战略目标与三个战略举措的关系。

  四是2015年2月11日习主席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的讲话中指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这“两个得出来”和“一个提出来”,深刻阐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和形成的现实基础和紧迫性、必然性。

  五是2015年3月29日习主席在海南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第四届理事会成员的讲话中指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这里明确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即“四个全面”不仅是重大战略思想、是战略布局,还是新形势下中国的治国理政方略,我们要从这三个方面的统一中来准确把握和理解“四个全面”的战略地位。

  六是2015年4月28日习主席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这里对“四个全面”的指导作用进行了明确定位,他不仅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可以看出,在这些论述中,习主席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四个全面”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现实基础和客观必然性,阐述了“四个全面”的内涵、实质、地位和作用,阐述了“四个全面”与其它方面的关系。这些是我们学习贯彻“四个全面”需要把握的最基本内容,也是进一步探讨研究“四个全面”一系列问题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

  二、从地位作用看,要深刻把握“四个全面”与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科学体系的关系,在全面学习领会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基础上,着力把握“四个全面”是其核心和主体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立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宏伟目标,特别是围绕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这些新思想、新观点,从实践层面看,涉及社会生活各领域,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各环节,涵盖治国理政各方面;从内容层面看,揭示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矛盾问题的破解之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之道,重振民族雄风重塑民族辉煌的复兴之道;从逻辑层面看,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初步形成了一个科学体系。这个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比如,以造福人民、务实创新、问题导向、学习实践为基本内容的立场观点方法论,以中国梦为引领的奋斗目标论,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坚定指向的发展道路论,以“四个全面”为事业抓手的战略布局和治国理政方略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的安全保障论等。这些丰富内容是立场观点方法、具体理论、具体观点的有机统一,是基本理论原则、根本思想指导、重大战略策略的有机统一。其核心和主体内容是以“四个全面”为事业抓手的战略布局和治国理政方略论。

  “四个全面”集中展现了习主席和党中央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评价,一方面是因为“四个全面”在许多重大观点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如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它们是“姊妹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等;还有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这些重大观点的突破不是零碎的、孤立的,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新的思想体系,新的治国理政方略,新的战略布局,新的实践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1 2 3 4 共4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