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本报讯 (记者刘好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出版座谈会9月23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重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进入21世纪,在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中,2005年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新理解,即从学科研究方向上,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分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后来又增列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二级学科。在近十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中,学科建设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而理论学术发展和创新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开拓了新的境界。编撰《报告》,就是为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各二级学科年度学术发展主要方面的成就。
本《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的第一个年度报告,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编,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16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或研究院的80余位作者参与编撰。年度报告共8篇,内容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当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事项,包括中央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等,还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进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特别是学科学术发展的基本情况。二是当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和成果,包括当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学术发展概述,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各二级学科学术发展的主要论题,这是年度报告的主体部分。三是当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综合情况报告,其中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研讨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国际学术交流概况、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奖情况,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和发展概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各门课程建设的新进展新经验新措施等,还包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培养、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创新平台发展以及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等概况。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在座谈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使意识形态工作更加丰富和完善,更加得到重视。在这样的有利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专家学者要奋发图强,更加体现这支队伍的实力,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作用,更加充分地向社会展示这一学科研究成果在思想理论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顾海良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要在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这四大体系上下功夫,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从四大体系建设的高度来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的年度报告。
《报告》认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要着力于学科建设和学术创新。“学科建设”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学科整体以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分学科,特别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科完整准确的研究和把握:“学术创新”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各学科及相关理论体系为支撑,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实际,提升理论的新视界、丰富理论的新内容、提出理论的新概括、实现理论的新突破,进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提供新的境界。
《报告》指出,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学术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大课题和发展方向,是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根本要求。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编写高质量的《报告》进行研讨并提出了建议。
中国在南印度洋展开立体搜寻 | 2014-03-27 |
从马航客机搜寻探求作战制胜机理 | 2014-03-27 |
从马航客机搜寻探求作战制胜机理 | 2014-03-27 |
网上舆论:塑造军事软实力的利器 | 2014-03-27 |
你追求的平淡其实是平庸 | 2014-03-27 |
创新创业 成都都成 | 2014-03-27 |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 2014-03-27 |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要坚持“姓党” | 2014-03-27 |
领导干部要有“工匠精神” | 2014-03-27 |
臆造的威胁 | 2014-0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