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李宁认为,过去,全党全国人民兴利除弊,推动中国人民富起来靠的是改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蓄势待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踏上新征程,这依然要靠改革。所以,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改革解决发展道路上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做到发展不停止,改革不停歇。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一表述让人印象极为深刻。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从站起来到富起来,靠的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充分重视和发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优越性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
笔者的家乡在西部地区极为贫困的山区,左宗棠称其为“苦瘠甲于天下”,没有水浇地,农民吃饭要靠天。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县把解决温饱问题作为最艰巨的核心任务。改革开放之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员在耕作好自家土地的同时,在农闲时间还外出打工,有了劳务收入。到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县的温饱问题彻底解决了,人们不再为吃穿发愁。不仅如此,大部分人家也富裕起来,有的还在城市里买了房子,安家落户。绝大多数的孩子能够上小学、初中、高中。即使在最穷困的家庭,如果孩子考上了大学,也能通过助学贷款等完成学业。近几年,一旦遇上干旱年景,村子里七八十岁的老人经常感叹:改革开放就是好,如果在改革开放前,劳力都固定在本地,不能外出打工,像这样的干旱年份,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挨饿受冻。所以,对于我们西部山区的农村人来说,享受到的最大改革红利,就是包产到户后农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此外,人员流动,也让有能力、有魄力、敢想敢干的人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找到了致富之路。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改革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而且惠及千千万万百姓,正所谓“改革有所成、人民有所得”。除了电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10集《人民获得感》所描绘、列举的巨大变化之外,笔者本人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改革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温度。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考学和毕业分配迁移户口时,需要在户口迁出地和迁入地来回办理手续,如果恰巧遇到办事人员不在,跑两三回也是有的。因此,近10年间,我的工作虽变动多个城市,但一直将户口放在老家,没有随工作调动而迁移。今年将我和孩子的户口迁移到我所在的城市,原以为需要到迁出地办理手续,专门在单位请假预备办理此事,没想到实际办理时全程通过网上签转,我只到迁入地公安局和派出所去了一趟,半天时间就全办完了。通过这件事,我直观地感受到了改革给普通人带来的便利。
其实,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还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农村的舅舅家里今年装上了无线互联网,表弟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样跑到城里的网吧,这要归功于“互联网+”在农村的大力推进。又比如,农村的老家人生病了,可以享受到农村医疗保险,而且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领取“工资”,钱虽然不多,但这也是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红利。
当前,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去,全党全国人民兴利除弊,推动中国人民富起来靠的是改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蓄势待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踏上新征程,这依然要靠改革。所以,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改革解决发展道路上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做到发展不停止,改革不停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李宁)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凝聚清华精神 | 2014-08-14 |
用实干落实“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新方略 | 2014-08-14 |
以“四个全面”引领发展要突出“四新”做到... | 2014-08-14 |
“四个全面”:实现治国理政现代化的顶层设计 | 2014-08-14 |
朱德在抗战中的伟大精神风范 | 2014-08-14 |
丝路胡旋 | 2014-08-14 |
行动起来 强化措施 落实责任 | 2014-08-14 |
始终保持为民情怀 | 2014-08-14 |
伟大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和深刻启示 | 2014-08-14 |
公共利益的正当性基础 | 2014-0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