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白岩镇韭黄村党支部书记杨守亮(中)到村民杨守荣(左)家中走访交流(8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铁的纪律挺在“战场”
2016年,退伍军人肖正强当选安顺市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党支部书记。想要干事创业,摆在他面前的头个“拦路虎”就是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问题。
“经过走访调查,我发现村民对一些村干部意见很大,干群关系比较紧张。”肖正强说,那时候村支“两委”作风涣散,群众办事经常找不到人。
在征得镇党委同意后,通过考察,群众推荐,3个不称职的干部被换掉,新的村支“两委”干部平均年龄38岁,充满活力。
肖正强表示,从干部的作风问题入手,是受自己当兵经历的启发。在部队,农村出身的肖正强吃得了苦,受得了累,勤奋好学,多次荣获嘉奖。“部队有铁的纪律,必须令行禁止。现在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不把纪律挺在前面怎么行?”他说。
借鉴了部队的管理制度,肖正强在村支“两委”定下“规矩”: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要向支部请假;每周一和周五必须召开例会,在会上大家共同学习理论政策、实用科技和市场经济知识。
同时,平元村还专门制定了干部评价表,邀请群众为干部打分,严格奖优罚劣。
如今平元村良好的风气已成为其他村学习的榜样。“老百姓上门办事一定能找到人,并且随叫随办,干群关系很融洽。”肖正强说,2018年以来,平元村村民对村支“两委”的满意度测评均超过90分。
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海子街镇五十亩村,铁的纪律也是脱贫攻坚“战场”的制胜法宝。2015年,从部队退伍的李刚担任五十亩村党支部书记,他发现“有的村干部作风不好,存在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的现象,村党支部涣散,已经多年没有发展过党员”。
为了消除沉疴,李刚一手抓党建,一手抓作风,先后发展了10多名党员,将组织生活有序化、常态化。建章立制规定村里主要事务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共同商议,尤其是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低保救助等不能由村干部个人说了算。他认为,当兵学到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在基层治理中非常有效,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改善基层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