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群众自发带着米粉慰问在防洪大堤上值守的工作人员(7月8日摄)。 新华社发
守纵深:同舟共济,咱能吃苦
洞庭湖畔,潮湿闷热。22岁的大学生蔡锞拿着铁锹,在堤坝开挖导浸沟的村民队伍中格外显眼。从未拿过铁锹挖沟的她,速度虽慢,却干得有模有样。
1998年出生的蔡锞今年本科毕业,考上了北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7月11日在返回家乡湖南华容县团洲乡的路上,她看到大堤上有一些爷爷奶奶也在巡堤。当地大堤已超警戒水位多日,土质日渐松软,大小险情增多,防汛人手紧张。
她放下行李,找到村支书报名。“你是大学生,干这些苦力活怕吃不消啊!”村支书有些犹豫。
“大堤在,家才在,洪水来了,可不认识谁是大学生。您放心,我吃得了这个苦。”蔡锞态度坚决。就这样,她加入了巡堤查险队伍。
堤在家在,同舟共济。这是蔡锞的回答,也是无数人的心声。
22岁的大三女学生周平平暑假回到安徽省肥东县长临河镇时,家乡正被洪水围困。听说镇上的长临河中学是灾民临时安置点,她马上联系镇政府,和妈妈牛和云报名当了安置点的志愿者。
在安置点,母女俩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每天从上午8时工作到下午6时,参与搬运救灾物资、公共区域消毒、发放盒饭、检测体温等。
周平平说:“我有责任为家乡出一份力,而且能和妈妈一起搭档,感觉很踏实。”她和妈妈还陪同安置点里的孩子一起玩耍,辅导他们写作业。母女俩齐上阵,成了安置点里一道特别的风景。
特别的风景,还有洞庭湖大堤上的“一抹蓝”——
7月初,赵新华的婚庆公司生意正红火,听说洪水来了,大堤上缺人,他马上把生意丢下,组织人员穿上蓝色队服上了大堤。“我虽然是生意人,但我也是湖南沅江市红十字会新华义务救援队队长,更是洞庭湖区的老百姓,守护家园,我也有责任。”赵新华说。
7月3日上堤,8月8日洪水退去,他带着救援队下堤。在大堤上值守一个月,他一天都没缺席,白天巡堤,深夜查险,还自掏腰包负责整个救援队的各项开支。一旁的队员汤世权说:“不算耽误的生意,赵队长这个月投入差不多有4万元。”
赵新华连忙摆手道:“抗洪抢险不算经济账,算账就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