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依托新兴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思维,根据不同类型产业特征以及面临的瓶颈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路径和重点突破口
新一轮互联网革命向各个产业领域渗透并加速融合,成为撬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广东当前处于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应依托新兴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思维,按照“提升优化存量、做大做强增量”的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的产业特征以及面临的瓶颈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路径和重点突破口。
路径一:结合广东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强化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突出抓好“两化”与“两业”深度融合
传统优势产业是支撑过去30余年广东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互联网时代,广东经济能否保持领先地位,一大关键就在于能否利用互联网的颠覆性变革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工业生产及装备制造智慧化升级。以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为重点,推进工业生产过程的智能控制,在汽车、船舶等领域探索网络协同制造新型生产方式。应用感知技术、再制造技术,研制高端数控产品、流程工业成套装备等智能装备。
加快基于互联网按需定制的制造模式变革。适应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主导的大规模生产定制化趋势,支持制造企业通过对接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基于消费需求智能感知的制造模式变革,重构制造业生态圈。
以网络技术嵌入延伸“制造+服务”产业链条。支持建材、食品及纺织等传统企业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网络技术嵌入生产经营全过程,由生产制造向整体解决方案等制造服务扩展,推动“制造+服务”融合创新。
着力发展“智慧商务”。依托广东的专业市场优势壮大提升网上交易市场,持续推进“广货网上行”,发展“网上展会”,深化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引导传统百货、酒店餐饮企业发展O2O(线上线下)电子商务。鼓励建设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加快建设“智慧物流”。鼓励RFID、卫星定位等物流技术研发,加快物联网在大宗工业品物流的应用。重点建设南方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开展“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全程信息跟踪追溯服务。壮大第三方物流,支持发展专业物流和第四方物流,提高面向制造业供应链协同需求的物流响应能力。
促进“互联网金融”有序发展。支持互联网信贷、众筹等新业态发展,鼓励互联网企业的跨界金融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平台创新,鼓励互联网企业和金融企业适度竞争。
路径二:结合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领域,着力培育前沿网络科技衍生的高端智慧型产业,抢占全球产业链制高点
打造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推动智能通信设备和消费电子终端产品的研发生产,发展移动视频、移动支付、移动定位等增值服务,鼓励基于微信等新媒介的移动商务模式创新,形成包括设备制造、网络运营、软件和信息服务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
积极发展云计算产业。开发面向制造业及中小企业的云服务,创新云服务模式。培育云计算骨干企业,打造国际绿色云计算数据中心基地、全球云基础设备和云终端核心制造基地。
扶持发展大数据产业。突出广东特色,加强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及标准制定,发展大数据集成应用与数据挖掘服务,鼓励建设第三方大数据平台,面向企业提供精准营销等新型服务。
加快发展物联网产业。发挥广东的终端产品优势,构建从材料、传感器件、网络到服务的物联网产业链,推动基于工业4.0的物联网应用,建设国际物联网区域连接中心及产业集聚区。
培育3D打印产业。在工业设计、模具制造、医疗等领域加强3D打印研发。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及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建立3D打印产业联盟及企业孵化器。
路径三:结合广东新业态产业集群的培育,着力发展四大融合催生的新型业态
培育平台型跨界融合催生的平台经济业态。发挥广东企业众多、个人消费群体庞大的优势,发展具有高度黏性、跨界融合的新兴平台经济业态。建设全球性、区域性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移动支付平台等,培育平台型企业,鼓励企业以开放平台的方式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推动产品制造链与流通链、生活服务链的衔接,打造“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产业生态圈。
发展“两化”融合衍生的智能机器人、行业电子产业。利用广东工业机器人产业基础,在机械装备、医药、电子等行业加快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示范,开展减速器、伺服电机、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推进互联网与传统工业深度融合,优先抓好汽车电子的生产研发,打造汽车电子产业基地。推动机床电子、医疗电子、娱乐电子等行业的发展。
以三网融合和4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融合为牵引,优先发展引领智能新生活的新兴产业。依托家电、服装等传统产业优势,运用个性化定制系统等互联网新技术,通过融入时尚创意元素及品牌打造,发展数字时尚创意产业。打造数字家庭产业链,重点研发互联网家电、康体电子、智能安防等家用电子产品。培育智慧医疗产业,推进互联网在健康检测与实时监护、远程医疗的运用,研发带物联网功能的可穿戴医疗设备。(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