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头条-正文
打开万众创新创业的新天地
高旭东
//www.workercn.cn2015-05-04来源:求是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新局面,在支撑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仍存在一些误区,需要我们正确把握与处理好四个关系。

  处理好创新创业动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关系。没有动力,人们就不会去创新创业;没有能力,就不可能把创新创业搞好。在增强创新创业动力方面,中央和各级政府通过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特别是新政策中对科技人员提供股权、利益分享等方面的激励,力度之大在世界上已属罕见。相对而言,在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小的创新,量大面广,效果立竿见影,也不需要太高的能力要求。但是,大的创新,比如核心技术的突破,新市场的开拓,往往需要以很强的能力为基础,而这往往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长期积累的过程。美国硅谷之所以成为高科技企业的乐园,主要不是因为地理位置优越,而是因为大量的高科技人才聚集到了那里创办企业,长期专注于发明创造,形成了强大的创新能力。

  处理好科学分工与有效协同的关系。创新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人不可能走完全程,因而需要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协同。在我国,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是大家都想自己直接创业。这种现象的存在,是由于对创业的难度估计不足,以及对合理分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比如,认识不到从技术到产品到市场开拓,每个环节都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认为有了好技术就可以办一个好企业。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非直接创业者的利益不容易得到应有的保障。比如,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情况下,技术发明者不甘心做非直接创业者。由于缺乏有效协同,我国经济中的创新创业深度不够。针对这种情况,除了政府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之外,更需要每个创业者认清自身的长处和短处,摸索出自身在创业链条中的最佳定位,善于利用市场提供的分工合作机制进行协同创新,以降低创新风险。

  处理好大企业与小企业的关系。一个误区是,认为创业就是个人办企业。毫无疑问,个人办企业的创业形式有很多优势,比如适应性强、对相关资源和能力的要求相对比较低。但在大力倡导个人办企业的同时,需要高度重视大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实际上,大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命脉,是一个国家创新的主导力量。从创新的投入看,目前全球20家大型企业就占了所有企业研发投入的约20%,300家大型企业占了约60%.在我国,无论是国企还是大型民企,也是创新的主导力量。以华为为例,仅2015年就在研发上投入了400多亿。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等大型国企,在研发投入强度上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企业,开发出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这些大企业带动大量的中小企业发展,成为推动创新创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上,需要防止走极端,认为市场是万能的。实际上,在新兴技术领域,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政府的积极有为都是紧要的。以美国为例,在半导体、特别是集成电路等产业的早期发展中,自发的市场微不足道,政府创造的市场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集成电路90%以上是政府采购。特别是在研发的大规模投入上,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一直到70年代初,美国研发投入的主要来源既不是企业也不是高校,而是美国联邦政府,所占比例持续超过50%.经济发展新常态呼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要善于从发达国家汲取经验教训,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统筹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两种作用,就一定能够打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天地。(作者系清华大学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