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发展道路的选择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结着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心血,找到这条道路不容易,坚守这条道路更需要理论上的自觉和自信。关于中国道路,习近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30多年、60多年、170多年、5000多年这一组时间数字,表明中国道路的背后支撑是中华民族的全部历史,这是中国道路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一深厚历史底蕴也决定了中国道路的特色。中国道路的特色体现在不同方面,这里谈谈其中三个方面:
中国道路具有独特秉性。国家发展走什么样的路,当然可以也应该借鉴他山之石,汲取别国经验,但是必须靠自己走出来,依赖别人的拐杖走不好自己的路。在近代历史上,中国曾想仿效西方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模式,以期找到救国救民之路,但都因不符合国情而失败。世界上没有千篇一律的发展道路样式,也不存在普世性的发展道路模本。拥有13亿人口又有着自己悠久历史和独特国情的社会主义中国,决不可能指望别国来教会自己怎么发展。中国道路具有独特秉性,这是中国道路的特色所在。这种独特秉性,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形成的,是在立足中国国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中形成的。比如,中国道路创造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创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创造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等。这些创造都是中国道路具有独特秉性的体现。
中国道路承载人民期待。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走中国道路,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这是中国道路在价值追求上的最大特色。道路是否正确,不仅看这条道路在理论上有多么丰富的思想内涵,更要看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在多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条道路。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道路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由之路,它承载着、实现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一点,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即使是一些对中国道路充满疑虑的西方人士,也都承认中国道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福祉。沿着中国道路走下去,还将满足人民什么样的新期待呢?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道路富有战略定力。一个对前途抱有希望的人决不会走歪门邪道,一个对命运负责任的民族在道路问题上既不能犹豫徘徊、更不能随心所欲。在坚持中国道路上,我们党反复强调政治定力、战略定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显示了中国道路强大的战略定力。这一战略定力源于中国道路坚持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它是中国道路的一大特色。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其严峻性不容忽视,但这些问题都不能成为动摇道路自信的理由。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不能把应该坚守的根本给丢掉了,不能把已经生成的发展优势给放弃了。中国道路的战略定力,可以防止我们在发展进程中犯颠覆性的错误。
丧失自信的国家永远看不到希望,缺乏自信的民族永远没有前途。坚守中国道路是政治自信与民族自觉的有机统一。自信不是自满,有了中国道路不等于万事大吉了,沿着这条道路顺利前进还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自信也不是自我僵化,在未来的征程中还必须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与时俱进拓展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的特色,使我们有足够自信沿着这条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什么是“文化自觉”,怎样做到“文化自觉” | 2011-11-14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 2011-11-14 |
理论自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011-11-14 |
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 2011-11-14 |
让中国精神撑起中国梦 | 2011-11-14 |
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之源 | 2011-11-14 |
韩庆祥:增强自信,走好“人间正道” | 2011-11-14 |
领导干部要增强党的历史自信 | 2011-11-14 |
全面从严治党的前提是保持党的高度自信 | 2011-11-14 |
自信源于科学理论品格 | 2011-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