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头条-正文
准确把握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向
周宏春
//www.workercn.cn2015-10-29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声势如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政府数据号召开放,开发模式不断创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深入认识智慧城市的现状和内涵、把握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意义重大。

  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不仅代表着新时期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而且是实现城市经济转型、精细管理、优化服务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城市建设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智慧城市不仅意味着管理更精明,居民生活更便利,公共信息更透明,还意味着资源配置更合理,生态环境更宜居,城市更有活力。可以说,智慧城市是过程也是结果,是信息化引领城市化的过程,也是以新理念、新路径和新模式发展而成的城市;是信息化和数字化阶段后迈向智慧化阶段的过程,也是信息化时代以新目标和新远景发展而成的城市。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更是实现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转型提升的新支点和新动力。那么,如何建设智慧城市?路径决定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做好顶层设计、夯实城市发展基础、完善产业支撑等方面下功夫。

  (一)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以信息、通信技术作为支撑,需要政府和企业的通力合作。数据是基础,安全是保障。目标明确,路径对头,措施得当,才能使智慧城市发展收到预期效果。

  第一,应坚持全球视野与立足实际相结合。顺应信息化的国际潮流,在互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上引领国际潮流,并形成专利和知识产权。智慧城市建设也应从当地实际出发,依据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化等条件,创新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使公众公平分享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化的成果。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与需求驱动相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应坚持问题导向、需求拉动、注重实效,做好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应采用系统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统筹资源配置、条块衔接联动、信息互联共享,推进智慧社保、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的智慧化管理与服务。

  第三,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政府应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提升政府的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打破部门分割和行业壁垒,推动部门、行业、群体、系统间的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智能服务;激发市场活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建立形成可持续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第四,精明管理与便民惠民兼顾。智慧城市建设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握信息时代的特征,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联动协调;推广应用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突出为民、便民、惠民。

  第五,存量挖潜与增量准入相结合。挖掘已有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中心等潜力,让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城市管理从经验型向智能型转变。新建系统应具备国际视野,高起点地科学规划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以宜居宜业为主线,发展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服务业,降低服务消费成本。

  第六,信息透明与确保安全相结合。应当尽可能披露公众关注的公共信息,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避免新的信息“孤岛”出现,实现城市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确保安全可控。

  (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智慧城市建设,夯实基础,扎牢篱笆十分必要。

  其一,顶层设计与系统推进同步。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协同布局,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战略的更大格局上建设智慧城市群、城市带。要从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入手,建设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破解复杂的系统设计难题;通过优化整合城市规划、疾控、安监、交通等相关部门的业务信息和实时数据,为综合决策、运营管理等提供支持,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效率。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智慧城市建设不能求大求全,既可以自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体现顶层设计与系统设计同步推进的要求。

  其二,重视大数据等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基于大数据的应用和发展。我国已是数据大国,互联网成为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平台。应在打通存量信息孤岛和增量信息共享上下功夫。在打通信息孤岛方面,应加大力度解决标准化问题,逐步实现利用公共财政建立的数据库的开放和共享;同时应推动纸质资料的数据化。推动建立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数据资源清单,按“增量先行”思路,加强部门数据的统筹管理,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开放平台。

  其三,扎牢篱笆确保信息安全。智慧城市建设必须更加关注信息安全。当下,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尚未到位,适应大数据发展的个人信息保护、数据资产保护等体系还没有建立,政府因而应着力将基础设施分级分类,继续深化在网络基础设施及信息资源方面的安全防护,企业应该加强产业合作,形成合力,带动安全信息产业的发展。

  (三)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应加速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建立物流配送体系、城市消费需求与农产品供给衔接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电子商务,并向旅游、餐饮、文化娱乐、家庭服务、养老服务、社区服务以及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领域延伸,以产业集聚和经济繁荣支撑智慧城市的发展。

  其一,培育发展新兴业态,提高产业智能化水平。一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提质增效为中心,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提高工业智能化水平。此外,还要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智能管控。二是加强产业链管理。根据需求进行订单生产,由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向大规模柔性定制生产转变,从单项技术推广应用延伸到最佳适用技术的优化集成,从单个企业技术改造延伸到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供需平衡和交易成本节约。三是发展现代物流和电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带动线上线下互动,真正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实现由采购、物流和销售各环节高成本、高库存、低效率、信息不对称,向信息披露、加速交流和推广转变。

  其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循环再生效率。智慧能源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十分重要;节能、提高能源效率应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智能电网是配备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高度自动化供电电网,以实现从发电机到用户的端到端的双向数据流。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推进以智能电网为配送平台,以电子商务为交易平台,融合储能设施、物联网、智能用电设施等硬件以及碳交易、互联网金融等衍生服务于一体的绿色能源网络发展,实现绿色电力点到点交易及实时配送和补贴结算;完善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系统,统筹部署电网和通信网深度融合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同缆传输、共建共享。此外,利用远程控制等智能技术建设绿色建筑;通过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运行信息等互联网化,显著提高交通运输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精细化水平,打造智能交通,这些都是智慧城市优化资源配置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三,拓展融资渠道,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应当出台标准,规范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市场机制和经营理念引入城市管理,借助民间资本的力量,既可拓展城市管理的资源,又可提升城市管理的能力和质量。通过财政改革、购买服务和政府引导等多种模式,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在推进城镇信息化的过程中,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力度,民生信息化、食品安全溯源、绿色建筑和智能交通等应当得到扶持。(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