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头条-正文
供给侧改革需要减税,也需要优化税制
张学博
//www.workercn.cn2016-02-03来源:中国税务报
分享到:更多

  

  供给侧改革的基础是科技创新,应通过修改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研发等税制予以调整。供给侧改革更加关注实体经济,需考虑降低企业税负,完善金融税制。供给侧改革既强调供给,也不忽视需求,应尽量减少对企业直接财政补贴的方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很多学者进行了解读,有人认为供给侧改革是供给学派的翻版,是里根经济学的借鉴,也有人认为供给侧改革就是减税。这些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可能并不完全准确。

  供给侧改革,通过改革的方式来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生产率,最终实现提高社会生产力。当前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给与社会需求并不完全匹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对于凯恩斯主义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认为需求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供给是受需求决定的。所以当经济出现疲软的时候,就会通过大规模的政府刺激来创造社会需求。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颠倒了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实际上在需求和供给的关系上,需求并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公众有消费需求的前提是他有收入和购买力。有收入的前提是稳定而逐步增长的工资。工资稳定上涨的前提是企业的供给和生产率的提高。只有企业提供了有效供给,才能为雇员提高稳定的收入。雇员才能具有消费需求。只有企业的生产率提高了,雇员的工资才能提高,才能具有更高的消费需求。需求不能凭空创造出来。笔者认为,这应该是推行供给侧结构型改革的根本原因。

  供给侧改革的基础是科技创新。既然在消费需求和生产供给这组关系中,生产供给起着引擎的作用,那么公众要有持续的购买力和消费需求,就必须提高生产供给的生产率。而在既定的条件下,尤其是劳动力紧缺、人权保护加强等社会背景下,工资水平不断上涨,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既提高生产率,又提高雇员工资水平。科技创新还可以提供更高技术,更新更专业的产品,更能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产品,从而真正创造社会需求。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它通过科技创新,把手机从一个简单的电话变成无所不包的智能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充分说明社会需求是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创造出来的。为了鼓励科技创新,国务院层面可以根据全国人大授权制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时机成熟时,可以修改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进行研发等税收制度予以进一步调整。

  供给侧改革更加关注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固然重要,但实体经济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和社会需求。美国次贷危机就是虚拟经济发展过度、实体经济疲软所导致。而美国有美元这个世界货币支撑,把货币泡沫转移到全世界。再加上奥巴马执政期间,大规模提倡重新振兴制造业,积极创造就业,经济已经实现反转,开始复苏。我国不具有美元这种世界货币的转嫁优势,加上美元开始加息,外部环境恶化,使得出口不断下滑,所以对于我国而言,关注实体经济显得极其现实而意义深远。应考虑多个层面降低企业税负。同时完善金融税制,例如,开征资本利得税抑制投机,对金融衍生产品可特别课税等,而不是完全采取低税负政策,以实现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供给侧改革既强调供给,也不忽视需求。强调供给,指从生产端入手,化解目前存在的产能过剩危机,促使产业优化重组。例如,社会已经没有需求的产业或与生态文明相冲突的产业,可以通过产业优化重组的方式予以改革。政府应尽量减少对企业直接财政补贴的方式,因为这容易使企业没有创新意识和动力,且对于市场竞争中的同类企业来说是一种不公平。尽量减少财政补贴,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性保障。

  供给侧改革要充分发挥市场和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供给侧改革着手于供给端,那么自然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要让企业家发挥自身的创新作用,挖掘市场需求,进行科技研发,创造就业和社会需求。政府应该做的是减少行政审批,降低企业税负,但同时要优化税制,激励企业家把资本用于科技研发,而不是个人挥霍。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非要政府什么都不做,而是更好地发挥保障作用,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例如,把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文化建设和法治建设等作为工作重心,完善税制,提供公正执法和司法,提高软实力,激励公众创业,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平台。(作者: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副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