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杨兆敏-正文
网购盛宴的狂欢与旁观
//www.workercn.cn2013-11-1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细心的人发现,本周,人们的问候语有些新奇。周一,不少人见面就问:你抢了吗?周二以后,更多人问的是:你的快递到了没?

    变化来自一个网络时代“生造”的节日:“光棍节”。无从考证11月11日从什么时候被网民赋予特殊意义,但能够明确的是,始自2009年,阿里巴巴着手炒作,试水“双11网购狂欢节”。短短5年间,“双11”就从网购促销噱头摇身而成网上、网下共同狂欢的“消费时点”。如果要为这个变化做注释,最佳的还是枯燥数据:当初,阿里巴巴在这个促销节日里的交易总额不过仅仅超5000万元,去年就高达191亿元,今年则超过350亿元。

    去年底,为“10年后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能否占50%”,马云和王健林打赌:过了,王健林给马云一个亿;没到,马云给王健林一个亿。

    看不清10年后的结局,但借助统计数据,看得清有些情况:线上零售规模逐年攀升,5年间增加6倍,参与网购的年龄层不断扩大。网购悄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商业无孔不入。今年11月未到,节日促销广告就网上、网下遍地开花,舆论造势,撩拨着网民的心。当“剁手族”成功“秒杀”心仪商品,回味疯狂“血拼”快感时,各类盘点新鲜出炉。

    不过,“造节网购”拉动消费的欢呼者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当人们的购买能力没有实质性提升时,强力刺激下爆发的集中消费,只不过是消费能力的透支。蛋糕大小没变,改变的不过是切蛋糕的方式和时点。

    不可否认的是,科技改变世界,互联网正在越来越深地嵌入日常生活,移动互联的出现和发展,更是催化剂。在一家餐厅,曾眼见两个年轻人以这种方式就餐:未曾落座先问“是否有团购”。得到肯定答复后,摆弄了一会儿手机,然后把手机递给服务员查看并记录,之后大餐上桌,吃完抹嘴走人,再没付款环节。原来,他们进店后用手机上网,在团购网支付套餐,确认密码短信发送到手机上,凭密码消费。这其实就是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即打通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的接点,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移动化”更被确定为网购的未来。在“双11购物节”,手机淘宝的累计活跃用户超过1亿。智能手机将人们解放,有人发出宏愿:可以让用户无论在任何地方、任何场景产生了购物决策和冲动,都能够通过手机完成。

    “大数据”,这是近年被爆炒的又一个概念。每个人在网上留下的印迹,都被纳入“大数据”,通过分析,零售商可以更大层面地实现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化。网购带给消费者便利的同时,通过比价软件,还能让消费者享受到价格透明的实惠。只不过,每次浏览,都会被后台自动记录,上网溜达时,看着自己的网络印迹不时被展示,心里有些忐忑,似乎背后总有双眼睛在时刻观察、分析自己。然后,不时被推送各种广告、接到一些骚扰电话。

    马云创造了奇迹,他曾说,电子商务不是想取代谁,而是想建设更加新颖、透明、开放、公正、公平的商业环境,去支持更多的年轻人成长发展。但我还是不相信商业天然地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我需要有人监管时刻观察我的那双眼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