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林琳-正文
告别“一锅粥”式旅游,才有身心愉悦的休假
//www.workercn.cn2013-10-0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长假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反映出的其实是国人的休假质量无法让人满意,其背后是相关行业、地方、部门的服务质量和能力有待提高,理念和做法有待转变,一些旅游胜地不能只算经济账,而不考虑公众感受;相关部门不该放任一些地方旅游业的非健康发展和游客的权益一再受损;从更宏观的层面来说,一些好的政策也并非没有改进、完善的必要。

    “这个长假,你‘遭罪’了吗?”——7天国庆假期过后,不少人向亲戚朋友发出了这样的问候。这当中,有戏谑的成分,也并非毫无现实缘由,因为长假里,人们耳闻目睹或者亲身经历的堵心事不少,甚至有人发出“黄金周过成‘一锅粥’”的感慨。

    说起这些“遭罪”的事儿,堵车首当其冲,一些高速公路成了“龟速”公路甚至停车场。到了景区,要面对的或许是景区爆棚、人满为患。10月2日,四川九寨沟景区发生大规模游客滞留事件,上下山通道陷入瘫痪。北京故宫、杭州西湖等诸多主流景区,均出现不同程度接待人数超载问题。更恶劣的,比如个别景区的“票中票”问题,还有被导游强迫消费、被执法人员威胁和野蛮执法的问题,央视曝光的“云南香格里拉旅游乱象”可谓典型一例。

    休假本该是放轻松、尽开颜的时候,可如今的情况并不让人满意。尽管我们愿意相信,大多数景区的秩序是井然的、场面是和谐的,但频频见诸媒体的上述“受罪”遭遇,恐怕很难让人不产生一种对过节出行的畏惧感。回想一下,上述种种情况,是今年才有吗?是国庆长假才有吗?

    归根结底,长假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反映出的其实是国人的休假质量无法让人满意,其背后是相关行业、地方、部门的服务质量和能力有待提高,理念和做法有待转变,一些旅游胜地不能只算经济账,而不考虑公众感受;相关部门不该放任一些地方旅游业的非健康发展和游客的权益一再受损;从更宏观的层面来说,一些好的政策也并非没有改进、完善的必要。

    具体而言,比如高速公路的问题。免费本是好事,但不能因为免费就放任它白天堵到深夜,而应该认真思考为什么会堵,怎么能够缓堵、不堵。由此派生出两个问题,集中休假和集中出行,而解决之道无非是“错峰”二字。错峰休假指向带薪休假等其他休假政策的落实,只有当个人有了可自由支配的假期,才能安排个性化的休闲体验,进而减少公休节假日的集中出游。而错峰出行指向高速公路更多时间段的免费。新华社的一篇报道就建议,可以发放“免费通行券”,每辆车每年享受一定公里数的免费通行额度,时间自由把握。在车辆管理已然全国联网的背景下,这样的建议落实起来并不难。

    比如景区管理的问题。一方面,景区有多大的接待能力本该心中有数,对超负荷接待也该有相应的预案。一些景区的负责人在解释游客滞留问题时称,散客数量难以统计,所以造成景区爆棚,都是远道而来又不能拒之门外——既然如此,不妨尝试一下游客预约服务,按照景区的接待能力安排游客限额。另一方面,一些景区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分段”管理,这也是游客买了门票之后还要多次缴费的原因。对这一涉及经济利益的问题,解决起来可能阻力较大,但不能因此就一直置之不理。

    至于那些态度恶劣、蛮横的导游,欺骗游客的旅游公司和有“护犊子”情节的监管部门,发现问题就该依法处理,取消其行业准入资格亦不为过。《旅游法》里设定的条条框框应该得到具体落实。

    当然,在期待各方共同努力营造更舒适的休假氛围和体验的同时,我们也期待,一些国人能够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就算景区或者路边没有足够多的垃圾箱,也不是可以抬手就扔垃圾的理由。

    提高公众的休假质量,让休假真正成为人们身心愉悦的事,不该只是一种期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