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权力有时可以打破规则、有时可以不讲法律、有时甚至可以为所欲为,才是诸多人患上“权力恐惧症”的原因,也是诸多人学会了依附权力挣钱、骗钱,胡作非为的原因。
3月30日《新京报》刊发新华社的报道称,如今对很多企业负责人和地方干部而言,“010”开头的电话就像一个“魔咒”,接了之后,就是各种名目的参选、参评、邀请、会议,且这些电话的共同特点是“来头很大”,起码打着国家部委下属机构的旗号,有些甚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
从报道中判断,说是评奖,实际上没有评判标准,不过是花钱买奖,或者推销书籍。与其说这是评奖电话,不如说是敲诈电话。
关于评选评奖,“瘦身”可谓主旋律,相关部门多次下发关于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和严格控制、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通知及意见,各地取消评选评奖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在这样的背景下,“010电话”极力策划、推动一些毫无意义的评奖,显然是逆潮流而动。再如,关于挂靠在国家部委下面的机构以及由此催生的“挂靠经济”,同样是近年来饱受诟病的问题。一些机构和组织打着被挂靠单位的旗号,向企业或者地方政府施压,收会费、搞排名的事情不时被媒体曝光。
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各种参选、参评、邀请、会议本该有所收敛,何敢继续招摇过市?而一些地方企业负责人和官员缘何明知是个“坑”还要往里跳?
原因或许也简单,挖坑的人说了,他家主人是“大衙门口”,你不往里跳,有的是人想跳,且不跳的后果可能很严重,以后,“衙门”里若有什么资源、项目之类的生财渠道,你休想分得一杯羹。同时,你应该想清楚的是,“衙门”若想抓你的小辫子,可能易如反掌,与其到时被动“公关”,不如现在乖乖听话。
说白了,诸多基层企业和干部无法拒绝“010电话”,不是打电话组织活动的机构有多权威可信,而是他们背靠的大树“如雷贯耳”。国家部委,岂是小小地方官员和企业得罪得起的?既然花钱就可以解决,何必节外生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010电话”的恐惧其实是对权力的恐惧,害怕万一真得罪了某个部委、总局之类。
“010恐惧症”并非今天才有。数年前,有地方媒体刊发过类似报道。数年后的今天,此症依然在蔓延,这当真是什么疑难杂症吗?
若说“药方”,其实并非没有。比如,在继续清理不必要评比的同时,各部委在自己的门户网站上公开挂靠其下的机构、协会等名单和联系方式,让接到“010电话”电话的人有据可查;比如,对类似违规评选和招摇撞骗的行为一经发现,严厉查处……
这些或能治标,恐怕不能从根本上医治“权力恐惧症”。前几年,曾有人冒充国家机关司长四处行骗,受到不少地方官员礼遇;一些冒充领导亲戚,承诺帮忙拿项目、安排工作、上好学校的骗局亦屡试不爽。究其原因,无非都是出于对权力的信任和依赖。而事实上,某些人手中的权力确实摆平过很多事,甚至在当下依然可以摆平很多事。不得罪它、巴结好它,吃香喝辣;得罪它、不逢迎,有你好受。说到底,权力有时可以打破规则、有时可以不讲法律、有时甚至可以为所欲为,才是诸多人患上“权力恐惧症”的原因,也是诸多人学会了依附权力挣钱、骗钱,胡作非为的原因。
把权力关进笼子,进一步规范、限制权力,遏制权力的“溢出效应”,处理好权力和权利的关系、上级和下级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简政放权、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今天,在严厉打击腐败、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再说这番话跟从前应该是有所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