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政经社会专家-正文
谢晓尧:以创新来自我补偿和克服孤独
//www.workercn.cn2015-05-05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创新的喜悦通常来得太慢却消失得过快,为了获得激励,又必须开启进一步的孤独之旅。

  孤独、忧郁是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和人格症候,也是理解这一群体的钥匙。

  在早期不开化的社会,孤独与知识、阅读一样,却是王室、贵族、宗教人士的特权。权贵中有知识的部分人,也会走向另一条路,他们茕茕孑立,忧郁相伴,以享受孤独为志业,以孤独去对抗孤独。这是知识分子精神所在。

  这些人当中,有生理、性情和禀赋上天生偏好静思冥想的,也不乏仕途上的失意者。他们将现实的纷扰映射到内心,内省反思,又借助于诗歌、绘画、音乐、小说等符号投射给社会。他们往返穿梭于外部与内心分离而遥远的世界,接受理想与现实的交互煎熬,亢奋、焦躁、多愁善感、沮丧、绝望,是描写他们的常用词。沃尔夫·勒佩尼斯将知识分子称为“有思想的不幸者”,在内心世界自我挣扎中,“把绝望变成一首歌”。

  知识分子之孤独,拉开了与现实的距离,保持着对社会的警惕,能唤起主体性的复苏与自觉。那就是,权力可以控驭外部世界,乃至操控我们的肉体,精神却是自由的,心灵不能麻木与被动,思想的升华始终能找到自我肯定的价值。这种独立的个体性乃是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的基础,我们生存的世上没有绝对的权威不容怀疑和检验,真理与正义的标准只能来自理性的探究与试错。在萨义德看来,知识分子的价值在于,“心灵中保有一个空间”,能够开放给怀疑。今天,当我们重申“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时,不能忘记,该价值的精神基础是知识分子甘耐寂寞的孤独意识。

  知识分子长时间承受寂寞当然需要激励。吊诡的是,作为排解孤独的有效方法恰好来自孤独自身。包括痛苦与焦虑在内的情绪亢奋,会催生防范措施,刺激学习能力,孤独是创造性和灵感的代名词。心理学大师罗洛·梅的研究表明,焦虑的出现与知识成正比,焦虑可以压抑也可以催化表现,关键在于焦虑的强度以及个人的创造潜能。安东尼·斯托尔在《丘吉尔的黑狗》中更是指出,无论是艺术或者是科学,创造力活动得到的“自我报偿”,是任何世俗的成功无法取代的,忧郁之依赖经常性的肯定与成功,就如上瘾者之依赖药物,忧郁的倾向,基本上是推动创造性成就的力量来源,天赋才能的人利用追求成功以应付自己性格上弱点。

  因为孤独、无聊,故而深入内心、升华思想,以创新来自我补偿和克服孤独;创新的喜悦通常来得太慢却消失得过快,为了获得激励,又必须开启进一步的孤独之旅。永远的孤独决定了他们反反复复进入幽闭的思想深渊,用创造性的劳动获得自我奖赏,这就不难理解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忧郁是对优越者的惩罚”。启示是深刻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隐含着反叛、创新、挑战思维极限,孤独及其排解是维系知识分子创造力最为强劲的动力,其源泉来自知识分子的心灵深处,而非外部世界的刺激。

  埃利亚斯在论及文明的进程时指出,权力的垄断导致了情感的极度压制,理性得以扩张,忧郁在此其中起着特别重要的历史作用。知识分子从来不是可以定义的单一实体,其社会角色一直争论不休。但是,知识分子的忧郁情感带来的两大品质:主体性和创新性意识,却是人类文明弥足珍贵的财富。

  今天,对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不绝于耳,有人高呼知识分子死了,在一些人眼里,知识分子多是无病呻吟、夸夸其谈之辈,他们偏激古怪、刁钻抬杠、是“逆势而行的怪人”。英国人福里迪的一本书将知识分子刻画为“迷失的灵魂”、“弱智化”,书名即为《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对抗21世纪的庸人主义》。即使是理性的波斯纳法官也批评,知识分子“公共越多,智识越少”,大学教授过着“一种蚕茧般包裹的温暖生活”。

  当代知识分子面临的危机与责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知识分子孤独的缺失和对待孤独态度的转变。随着知识分子人数的暴增,贵族式内在精神气质的知识精英已经非常稀缺,且越来越没有合适的生存环境了;专业分工的加深,个人知识创新的难度加大,孤独的自我奖赏机制面临失灵;经济技术的进步,网络社会的到来,克服孤独的替代品实在太多,承受寂寞的耐力和持久性面临挑战。在这一意义上,知识分子回归孤独,享受孤独,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没有孤独,知识分子又如何能回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孤独是一条回家的路,或许,知识分子只能永远走在通往古典式家园的道路上。(作者系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