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政经社会专家-正文
王乾荣:春风天涯
//www.workercn.cn2015-05-20来源: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朱立伦访大陆,拉行李通关,掀起舆论浪潮,人们赞叹领导人的亲民做派。论者端的敏感。其实诸如拉行李通关,在一个小店用餐……不都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吗?老百姓这样,当了领导,咋不能这样呢?什么时候,人们对此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才堪称社会进步了。

  对领导人的这类朴实、亲民做法,人们少见多怪,所以亢奋。还有些人,因自身遭遇,便觉这朴实和亲民,虽然体现了领导人的性格修养,作为榜样,可赞,但似乎离自己生活,远在万里。

  比如一技术人员,上司因妒忌他的才华而压制他。他信访,遭遇“门难进、脸难看”,无果。又一居者,房被无理强拆,补偿无望,哭诉无门。又一民工,连打工血汗钱,费九牛二虎之力也讨不来,急得跳楼,反被人嘲笑“作秀”。“春风疑不到天涯”,这些平民,焦头烂额,我觉得,切盼自身问题的解决,才是他们的最大愿望。

  说到讨工钱,想起2003年一桩往事。是年10月24日,在三峡考察的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了云阳县龙泉村。村妇熊德明借机向总理反映,建筑商拖欠她和丈夫的工钱。温家宝说:“一会儿我到县里,给县长说,欠农民的钱一定要还。”当晚,熊德明和她丈夫拿到在县城打工被拖欠的工资。总理为民工讨工钱,一时传为佳话,引起广泛关注。村妇熊德明,与龙永图、丁磊等22名叱咤中国经济界的精英,并驾齐驱,被选为CCTV当年“经济人物”。

  人们对此事予以好评,但很少有人问:全国还有多少张德明、李德明?他们能有幸偶遇总理吗?总理能为所有“德明”讨工资吗?雇工人付工钱,旧社会资本家和地主都认可,为什么今天倒成为一个普遍问题?社会,连这点底线都没有了吗?熊德明能一纸诉状解决问题,最佳。但总理说“我给县长说”,意思是县长能办,他可命县长督办。那,县太爷平素干啥呢?连治下这么一个是非分明而关涉部分人生计的问题,也视而不见,不予督促解决,要总理“说”了才办?老百姓不是求您“为民做主”,而是您作为“公仆”,身居其位,必须为民服务,这理,想必您早懂吧?还可提很多问题,算了。总之,熊德明不但讨到了工资,而且荣誉加身,喜剧结局;但另有更多“德明”,因为没有机缘,不得不仍在苦海里饱受煎熬,仍然是悲剧人物。

  熊德明当选年度经济人物后,在电视上说:“国家有个好总理,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些。”这是没有多少文化的一位农村大嫂的一句实话,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可总理手再大,操持不了悠悠万事,还要有好部长、好省长、好县长、好镇长、好村主任、好企业家,以及好制度、好法律、好执法者,等等。

  其实把熊德明树为“经济人物”,并无普遍意义——她只是一个幸运儿而已。孙志刚没遇到领导人,是他的不幸,他死在了“收容人员救治站”。

  您不能说,老百姓的具体事,都由最高领导人亲办或督办吧?老百姓所企盼的,是国家制度和法律对自己合法权益的切实保障,是党和国家为民政策的落实。如果他们平日无端遭受欺压盘剥,如果他们的上司作威作福而自己只能屈辱雌伏,如果他们的冤屈无以申诉,即使他们对高级领导人个人的亲民作风感到温暖,他们内心,大多时间还是痛苦不堪的。即是说,亲民为民,不应只是高级领导人的个人风格,更应该是大大小小“公仆”的政治品性。高级领导人的善良品质和亲民做派固然颇具魅力,给民众以好感和鼓舞,但亲民为民的制度化落实,则更使人民群众普遍具有主人翁的舒心与自豪感。

  此之谓,“一树独先”固好,咱们要的,却是“天下春”。(作者系杂文名家、高级记者)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