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聚焦

工作虽苦,这些建设者为能重塑城市天际线自豪

烈日下的“高空之舞”

2020-07-31 07:55:12 来源:劳动报

  三伏夏日,记者来到黄浦区小东门616.755街坊商住办新建项目工地,这是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项目。工地上,多幢楼已结构封顶完成施工。眼下在建的是一幢高达240米的主楼,也是该局目前在上海在建项目中的“高度之最”。

  跟随着该局钢结构公司施工员沈键的步伐,记者开始了空中高温体验之旅。

贡俊祺 摄

  汗水淌进眼睛也不敢擦一下

  吱哑作响的吊笼,将记者运送到23楼,一下吊笼,热浪迎面扑来,记者浑身上下淌下汗水。顺着又闷又热的楼梯,记者爬向作业面。越朝上走,搭着脚手架的楼梯越窄,周边是沙沙的碎石掉落声。快到作业面时,楼梯没有了,需要攀爬脚手架。

  一边大声喘息,一边“艰难跋涉”,记者来到了作业面。放眼望去,高耸的塔吊正在运送每根重达9吨的钢柱,炽烈的阳光照射在钢柱上,闪耀着刺眼的光亮。蓝天白云下,没有听到想象中的风声,入眼的是直射的阳光,晒得人头皮发麻。沈键说,钢结构施工,不允许顶上有任何遮盖物,所以,职工只能全露天作业。

  塔吊拎着巨大的钢柱在空中移动。沈键全神贯注地看着。直到操作工将钢柱安放到位,记者才仿佛听到他轻轻呼了一口气。沈键说,塔吊驾驶室没有空调,吊装工一天下来,浑身上下就像浸泡在汗水里。而钢柱靠近大楼时,由于要控制空中触碰,哪怕汗水淌入到眼睛里,吊装工也不敢擦一下。

  电焊工每天至少换两套衣服

  钢柱落位后,电焊工就用围栏围起来,在围栏中开始作业,焊光四射焊花点点。记者轻触了一下钢柱,那被阳光炙烤后的温度,简直可以煎鸡蛋。记者好奇地问,阳光直射,钢柱散发着热量,电焊工又穿着厚厚的工作服,为何还要用围栏围起来,这不热上加热吗?

  沈键说,高空焊接,不能有风,既怕影响焊接质量,也怕安全问题。

  企业为了让从事钢结构露天作业的电焊工避开夏天高温,将上班时间提早到5时半,上午10时半至下午2时这段一天里气温最高的时候,让职工休息。即便这样,每个焊工走下吊笼,厚厚的工作衣里,全是汗水和盐渍。在这个工地上,电焊工一天换两套工作衣是标配。而更热更难受的时候,是下雨天。为了如期完成这个体量22万平方米的工程项目,雨天,虽然不能从事电焊,工人们穿着雨衣坚守岗位,给钢柱、钢梁拧螺栓。每到下班,拎起套鞋,“哗”的一下,水就倒了出来。

  虽然辛苦高空中也有诗意

  上午10时半,跟随着下班的工人回到地面,记者浑身上下也汗漉漉的。走进空调室,沈键递上一瓶盐汽水,说起了他的经历。

  去年7月,从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23岁的他心怀诗意来到这里。当他在每个工作日登上百米高空,俯瞰远方时,蓝天白云下的上海,高楼林立,是那么的壮美。然而,脚下,却是悬空的脚手架,挂着安全带,行走在钢梁上检查焊缝、焊渣、气孔,迈出的每一步都像高空之舞。

  特别是在地下室施工时,除了闷、热、湿以外,扑面而来的蚊子简直是无穷无尽,要把人咬死的感觉。那一刻,他曾经重新思考人生:难道就在这样的高危且苦累的环境里干一辈子?

  但当他再次登上高空,行走在钢梁之上极目远眺,晚霞染红了浦江,天际宽阔无边。那一刻,他突然想到:好男儿就应当做一个“高空舞者”。许多年以后,他可以自豪地告诉家人和朋友,那个240米高的建筑上,那一个个盛夏的日子里,每一根钢结构上,都有着属于他的故事。(劳动报首席记者 赵竺安)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沈力:“为您服务”的“一滴水”

    1958年,我国筹建全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沈力是第一位电视播音员。在此后十几年的播音岗位上,沈力完成了几千期节目的直播任务,是中国电视史上当之无愧的播音第一人。

  • 柳云龙《胜算》烧脑不足套路有余

    在国产谍战剧序列向来排名靠前的柳云龙,近期又推出了自己的一部谍战剧作品《胜算》。该剧自播出以来收视率稳定破1,在索福瑞统计数据csm59城的卫视黄金时段也稳居前五,可以说交出了一个不错的开场成绩。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农民王航弟:直播卖枸杞带动乡亲就业

    盛夏七月,微风徐来,枸杞树摇曳着缀满红果的枝条。“咕,咕咕咕……”7月24日,一个穿着朴素、中等个头,扎着高马尾的中年女子轰赶着地里的鸡,放水浇灌刚刚采完头茬的枸杞地。

  • 疫情不误就业路 打工者变身小老板

    疫情期间,一些农民工的外出打工路受阻,留乡的他们没有“等、靠、要”,而是开动脑筋,转变思路,变身创业小老板,走出了一条全新的致富之路。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