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矿山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满地的碎石子,搅和着被雨洗刷的泥路,十多道近180度的拐弯盘旋上山,钢筋铁锈的气息扑鼻而来,四面山风交错着刺骨的寒冷,上工不问寒暑……
南芬露天矿全景
南芬露天矿,这个诞生于乾隆年间、足足有300多年高龄,方圆近5公里的矿山,曾是亚洲最大的单体露天煤矿,以丰富的矿石生产支撑起 辽宁本溪这个“钢铁之城”。如今,它以年1350万的纯矿石采量,为本钢集团提供着60%的矿石原料。这60%的身后,凝聚着无数个1%的力量。
大雾笼罩的运岩车间外停着一辆电动轮汽运岩车
上午10点多,坐落于风口处的本钢集团南芬露天矿恰被雨雾完全笼罩,加上个位数的温度,使山顶的运岩车间内外寒气袭人,让人下了车便只剩哆嗦。而站在门外的车间生产主任徐长兴伸出的双手却充满热度,当进入车间一侧的办公室不久,他便将安全头盔摘下,漏出的头发,被汗水湿了一圈。
毕竟,他今天已经在这工作了4个小时。
修旧利废:不依赖进口,全靠自主研发
图3 徐长兴
徐长兴是本钢(集团)矿业公司南芬露天矿运岩车间的生产主任、原检修二班班长,一个个重达约70吨,价值两千多万的“大块头”电动轮汽车,已经成了他车间工作最亲密的伙伴。日常他带领班组职工42名,主要承担为电动轮车“治病”检修和维护的工作。
为了降低成本、减少人力、安全生产,他擅长变废为宝,在南芬露天矿,许多濒临报废的车在他的手上都重新活了过来。
防尘洒水,对露天矿山生产工作和职工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近几年,采场深部开采,岩石运输路线逐年延长,对洒水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由于现有的3台水车已近报废年龄,维修成本极大,防尘效果不佳,且备件采购困难,车间便提出了利用MK—36型电动轮汽车改制防尘洒水及消防两用车的设想。而当时国内还没有成型的大型洒水车。
运作中的改制防尘洒水及消防两用车
根据经验和现实需要,他们利用已报废箱斗制作水箱,重新设计安装了水泵液压传动布局,以及喷水及洒水系统,此外,出于消防考虑,他们还在水车前部安装了消防水炮。改制后的洒水车水罐装水量能达到130吨,路面洒水有效宽度为20米,完全可以满足最长7.3公里的生产路线的防尘洒水需要,每年可节约成本近50万元。
“病”看得多了,他的“七十二变”发明也由此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防止冬季清洗备件冻手和柴油挂蜡现象,徐长兴所带领的团队设计“节能清洗槽”,在油槽两侧上下连接暖气散热管路;自制“圆弧型”承载面的千斤顶,以配合弧形边缘设备的检修;在车上安装液压漏油泄漏报警装置,年节约成本40余万元。此外,他们还设计上百项专用工具和吊具,部件虽小,却能重新“撬动”重达好几十吨的废旧车辆,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现在进口车和工具动辄上百万,全得靠我们自己平时工作研究制作,咱不能让外国专家看不起!”徐长兴说。
以点带面,合作创新:“大伙力量是无限的”
据了解,以徐长兴为带头人的“技术创新小组”近几年每年完成修旧产值200万元,提合理化建议14项,以自制、改制的多套检修工具,每年可为企业节省百万余元。
这样一支发明高产的队伍,在谈到为何没申请专利时,对各种设计发明津津乐道的徐长兴突然犹豫了。
“没寻思过向国家申请专利,就想着怎么给日常生产降成本,怎么才安全”。徐长兴抹着额头的汗,憨笑着说。
工人们正在进行维修发动机时的拆卸工作
为缓解车间发动机备件、成本紧张的局面,徐长兴带领班组成员在今年八月底前自装康明斯发动机,节省了运往沈阳检修的来回时间,及时提高了生产效率,为车间节约成本100多万元。而更换发动机以前需要至少一周的时间,现在不到三天。这一切的成果,都离不开被称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团队。
2014年,运岩车间的四个检修班集结优秀工人技师,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解决了企业在缺乏资金时期面临的各种疑难杂症。“创新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只要大伙都重视了,企业的各种疑难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徐长兴总是把团体的努力放在第一。
徐长兴正在为记者讲解车辆部件
针对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问题,徐长兴从安全生产方面提炼出“望、闻、问、切”的管理方法:通过关注每名职工的情绪变化、交流意见和建议等方式,让许多生产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早解决。据统计,检修二班连续多年无微伤以上事故发生。
在“一把汗一把油泥”中走过35年
除了检修技师,今年五十四岁的徐长兴还曾是一名地道的军人。复员刚来时,本溪矿区的冬天最低能够跌至零下三十度,“一把汗一把油泥”地检修,甚至曾让徐长兴一度抵抗不住在露天组装车间生产不问寒暑的苦累。
还记得一年正月十五,天降大雪让整个道路交通瘫痪。徐长兴和他的工友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踏过厚厚的积雪,就这样从山下慢慢爬到了山上的车间。而这一路程开车尚且需行驶半个小时。
35年的坚守,源于几年的部队生活经历,他的意志更从中得到了锻炼。如今,徐长兴已然习惯了车间的恶劣条件,“我们这里不谈周末”,风雨无阻,一年四季的作业,成就了他35年的工匠人生。
车间外雨雾散去,又见青山,徐长兴背对着嘈杂的车间,攀上又一架高约八米的电动轮汽车,一抬头,已然不见了踪影。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