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沈阳9月28日讯(记者 马常艳)在辽宁沈阳这片广袤的老工业基地上,诞生了一个又个大型重工业企业。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新中国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摇篮,是共和国空中战鹰强劲动力的诞生之地。在这里,有一支在航空动力战线上敢打苦仗、善打硬仗的骁勇之师,多年来屡立战功,用无数的成就赢得了“动力铁军”的美誉。
这支队伍就是久负盛名的“李志强班”,肩负着中国航空发动机总成装配任务,而班长李志强则是这支队伍的关键人物。
踌躇满志--胸怀报国志向
1983年,19岁的李志强退伍回到沈阳。在准备去公安局工作的前夕,父亲李品良作为第一代航发人,动情地向儿子讲述了空军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以及航空发动机研制的艰难过程。他语重心长地对李志强说:“一个人能干一辈子航空发动机是光荣的!”那一天,李志强真切地感受到了父辈对于祖国航空事业的热爱,也感受到了自己心中迸发出的激情。最终,李志强毅然选择了黎明,在总装车间成为了一名航空工人。
作为退伍军人,李志强初到工厂,深受工厂第一代全国劳模马德有精神的感召,立志要传承劳模精神。他像马德有师傅一样,每天都随身带着笔和小本子,想方设法利用一切机会学习,追着老师傅的身后问这问那。
在车间,李志强无数次接触发动机零件,反复试验,练就只要看到装配图纸就能将成千上万个散置的零件组装到一起的超强能力。受访者供图
仅有高中文化的李志强,胸怀航空报国的志向,发奋学习,刻苦钻研,不仅自学了机械装配的大部分课程,还参加了电大管理专业全部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了多机种发动机的装配技能,练就了只要看到装配图纸就能将成千上万个散置的零件组装到一起的超强能力,成为了一名航空发动机装配的行家里手,被同行人称赞为发动机装配的“活图纸”、“活标准”。他总结技术要领撰写的论文《航空发动机管路装配工艺研究》成为新工人培训的教材。作为技术尖子和业务骨干,李志强于1995年接任总装班班长。
担任班长之后,李志强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他每天早来晚走,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航空事业中,组织生产、培训徒弟、处理难题等,遇到紧急情况24小时连轴转也成了家常便饭,忙得就像一个陀螺。
大胆创新--作业方式令行业震惊
航空发动机结构复杂,共需装配数万个零件,零件间的衔接异常精细,堪称极致的工业艺术。作为发动机制造的最后一道生产工序,如何在提高工作效率、缩短装配周期的同时,切实保证航空发动机质量、保障飞行安全,成为横亘在李志强班面前难以两全的难题。
“一定要改变这种模式!”看着一个个因连续加班加点工作而疲惫不堪的年轻人,李志强暗暗下定了决心。就在这时,一个异常大胆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出现了--可不可以实现接力作业?接力作业就是将有限的人员分成组别,从而实现长时间的接续生产。这个类似于“倒班制”的办法看似司空见惯,几年前却是史无前例的,没有任何国家敢在航空发动机装配环节采用这种方法。原因很简单,一个由几万个零件组成的复杂机器,其装配过程的精密程度不亚于一台心脑外科手术,中途换人就相当于手术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更换主刀医生,没有人敢保证中途易手之后的工作质量。
“就算是雷区,也要进去闯一闯!”李志强艺高人胆大,带领着自己的兄弟们,在这个国内同行业中无人敢问津的领域里开始了大胆的尝试。
最终,无数次的反复试验,无数次的实际演练,无数个基础数据的积累,这种标准化作业模式打破行规,实现了两班接力作业、接续生产,开创了国内航空发动机装配的先河,在保证装配质量的前提下缩短装配时间超过20%,工人们也摆脱了长时间的加班连点。
中国航发黎明总经理杨森评价说:“李志强班是航空发动机装配行业的铁军,是公司众多班组的杰出代表。他们技艺精湛,团结拼搏。任务交给他们,我们心里就有底,完成就有保障。”
凝心聚力--打造金牌班组
航空发动机对质量要求极为苛刻的特殊性,促使其制造过程绝不容许出现一丝一毫的马虎大意,特别是在最后的装配阶段。如何保证协同进行、手工操作为主的装配过程的完美?如何让团队实现合力最大化?李志强班自加压力,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同时对职工提出了打造“五种能力”的要求,即严细慎实的工作作风、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遵章守纪的行为素养、刻苦钻研的学习劲头、不折不扣的执行能力。
航空发动机装配需要一双双总装工人有力且灵敏的手。为了人人都能磨练出充满灵性的双手,李志强班狠抓技能训练,很多时候训练难度远远超过了装配的实际难度。比如训练开桥式吊车装配机匣,就在吊车钩上用绳子拴上一支笔,要求员工将笔缓缓送入啤酒瓶。长期下来,李志强班人人都练就了一身硬本领,人人都能独立完成整台发动机的总装。任意挑选出4人,或者3人组成一个小组都可以熟练高效地完成合作装配。
李志强班还积极创造条件培训“最强大脑”,多年来持续开展全员参与的精益改善活动。职工们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发明、总结了许多提升装配质量、促进装配提速的好手段。其中,推广管路校正与安装的李志强操作法,消除了发动机组件的装配瓶颈;采取了零件形迹管理、装配车防撞保护装置、接油盒搭板等手段,改进的工具被命名为“李志强”锁片钳、“李志强”刻刀,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
李志强班还成立了班组读书会,扩大员工知识视野。采取专家讲学、现场辅导、打擂比武、案例剖析等形式,提高员工技术技能水平。建立员工操作能力星级评价制度,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氛围。开展“传帮带”,实现以老带新、以多技能带单技能、以党员带群众,使班组成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坚持“代理班长”制度,提升员工管理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一系列团队建设的举措,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的装配工人,凝聚成了一股强劲的力量。在李志强带领的班组成员中,目前拥有行业一级技能专家1名、二级技能专家2名、三级技能专家3名,技师以上人员25名,班组90%以上人员都能够在试车台进行总体排故操作。用职工自己的话说:“只有人人都是李志强,才是名副其实的李志强班!”
李志强把操作技巧无私传授给徒弟。受访者供图
一提到李志强,李志强的徒弟们就感觉特别温暖。李志强班值班班长温尚志说:“师傅李志强像父亲一样,不仅在工作中无私传授给我们操作技巧,还教给我们什么是责任担当,更在生活中处处为我们着想,生病、买房都没少让师傅操心。”值班班长张锐说:“遇到艰巨的任务,师傅总会一个人默默承担,难活、苦活、累活总是冲在前面,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发扬精神--撑起大国工匠梦
在振兴航空动力的伟大征程上,李志强班用实际行动牢牢筑起了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坚如磐石的“后墙”,更用实际行动撑起了民族复兴的大国工匠梦。
李志强说:“工匠精神是对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极致、追求完美,努力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的精神;工匠精神还是一种追求,是工匠们以质取胜的价值取向,以及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无比执着的职业追求,是工匠们执着于产品和品牌,锲而不舍、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品质;工匠精神还是一种氛围,是全社会对工匠们的敬意,是唤起全民共同创业的动力源泉。工匠精神的提出,对于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志强所在的发动机装配厂厂长杨忠新说:“发动机装配厂作为一个装配单位,全部是手工装配,这种最为宝贵的手工装配恰恰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因为这种技能不是一两天可以练成的,而且需要守住寂寞,踏实、用心、深入钻研。”
“我们的梦想就是打造最强劲的中国动力。”面对数不胜数的荣誉证书,李志强说:“自己其实挺笨的,接受事物的能力比其他人慢,为了更加了解航空发动机,只有花更多的时间去领悟、去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对得起大家的肯定。”
李志强告诉记者,发动机交付的时刻是最幸福的时候,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李志强班未来将继续行进在中国航发追梦之路上,铭记“动力强军、科技报国”的集团使命,为航空动力做出新的贡献。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